(三)缢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421
颗粒名称: (三)缢蛏
分类号: F307.4
页数: 2
页码: 135-13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养蛏历史较早。清同治年间,养蛏已具规模;光绪年间,北厝村民就从事缢蛏干加工。民国11年全县产蛏75吨,加工蛏干20.4吨。-Itg产区在海坛岛西部的竹屿港、火烧港和天山尾港,蛏埕总面积60多公顷,其中火烧港有30多公顷,竹屿港有20多公顷。
关键词: 平潭 渔业 经济

内容

平潭县养蛏历史较早。清同治年间,养蛏已具规模;光绪年间,北厝村民就从事缢蛏干加工。民国11年全县产蛏75吨,加工蛏干20.4吨。-Itg产区在海坛岛西部的竹屿港、火烧港和天山尾港,蛏埕总面积60多公顷,其中火烧港有30多公顷,竹屿港有20多公顷。
  民国时期,霞屿村每年户均收鲜蛏1-1.5吨,个别大户达2-3吨。由于蛏蛎养殖劳动量大,逐步转向花蛤养殖,1960年以后,竹屿港、火烧港和天山尾港先后围垦,蛏埕面积缩减。1978年,苏澳西楼村采取蛏蛎混养,有近千亩蛏生产地,每公顷产鲜蛏20-25吨。1983年向晋江购买蛏苗35吨,放养面积20公顷,播种一个月后就大量死亡,结果当年绝收。后来蛏苗价格年年上涨,村民多转向紫菜养殖。1983-1989年,全县缢蛏养殖面积7-12公顷,产量40-50吨;1990-1994年,放养面积24--33公顷,产量260-270吨;1995年全县养殖面积22公顷,产量260吨。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