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014 条
2023年
1014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14 条
专题知识
347条
交通
54条
区域
43条
医疗
10条
基础设施
30条
数据统计
17条
景区
108条
民俗文化
240条
物产
156条

颗粒列表

共 1014 条 25 / 6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361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赶洞〕一矿洞发现冻石矿苗,别处打岩老司从上下左右挖洞追苗,日夜兼工,争先挖到冻石。
36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灯盏计数〕有的矿洞,狭小黑暗,相隔一段或转弯处都点上油灯,日夜照明。岩工以灯盏作洞深计数标准。
363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忌讳〕岩山烧吃忌炒。炒粉干要改为煮粉干。“炒”喻“吵”,伤和睦。另外忌敲打岩凿,敲凿预示伤手。饭碗不可倒覆,倒覆喻岩洞塌方。
364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糖糕〕青田传统风味食品。糯米粉加红糖掺水拌匀,放入铺有箬叶的蒸笼,内放一二层夹心肉,上放桂花、花生米、红枣,蒸十多小时,冷却后取出。状若磨盘,直径两尺许,厚四五寸,重二三十斤,吃来香糯,甜美,是过年或娶亲必备的佳品。青田在台同胞也喜欢蒸糖...
365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千层糕〕早米加少量“槐花米”或“黄栀”,磨浆加“灰汤”或石膏,边煮边搅。至厚糊时倒入蒸笼蒸熟。千层糕色黄,软韧,香柔,易消化。
366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山粉饺〕芋艿煮熟剥皮,拌山粉(番薯粉)掺揉至均匀柔韧,以盘菜、碎肉、花生米等作馅,包成三角饺子,蒸熟藏放,吃时煮沸,柔和适口,为春节 或平时待客点心。
367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卵面〕鸡蛋和山粉,糊成薄饼,切成条,煮沸加香料,香柔细韧,老少喜爱。
368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软饼〕面粉加水拌成糊,用勺浇入热锅糊成薄饼。吃时,包以南瓜丝、香葱、苋菜、观音豆、豆腐、绿豆芽、肉丝等卷成筒,是端午节 必备食品。
369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水拍面〕。面粉加适量盐水,掺揉成团,放置半小时左右,用“面轴擂”打开,切成条,用手拉长放沸水里煮熟,比面干松口鲜甜。
370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田鱼干〕田鱼是青田特产。将田鱼剖肚抹盐,放在锅里,下垫稻草,用慢火蒸熟,然后放在竹〓上,用炭火、糠烟熏干。吃来松脆香甜。田鱼干炒粉干,是待客佳品。
371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布褴〕又称拦腰布。深蓝色回纹粗布,腰带厚而长,织有“五世其昌”字纹,称“万字带”,束腰护身。
37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额头〕妇女冬季常戴。章村多黑绒帽,温溪多包皱纱,现城镇少见。
373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肚〕即肚兜。绣花,小孩老人喜穿护肚,放钱。现少见。
374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抛梁〕择时上梁,梁上缠红绸,主家披红布,抬梁向上,由“捧柱头”(头戴顶、父母双全的利市人)接过,先用“状元锤”(木锤)敲打几下,再由木匠用斧头敲进榫头。进榫和满榫时,口叫彩话;“进!进!进”、“满!满!满”;上梁后,在梁下祭请鲁班师,由“...
375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紫微銮驾〕上梁后,中堂顶上贴大红纸,上写“紫微銮驾”,由三片瓦压着。旁有联:“竖柱欣逢黄道日,上梁恰遇紫微星。”意为皇帝銮驾在此,谁敢冒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