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30 / 365
343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时令第一节节日春节俗称过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三十日为“大年”,届时家家搞卫生、办年货、贴春联喜帖。除夕秉烛焚香敬祖,设盛筵,谓“团圆饭”。饭后祀灶,迎“灶神”,家人围坐“守岁”达旦。
343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俗称过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三十日为“大年”,届时家家搞卫生、办年货、贴春联喜帖。除夕秉烛焚香敬祖,设盛筵,谓“团圆饭”。饭后祀灶,迎“灶神”,家人围坐“守岁”达旦。
343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俗称过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三十日为“大年”,届时家家搞卫生、办年货、贴春联喜帖。除夕秉烛焚香敬祖,设盛筵,谓“团圆饭”。饭后祀灶,迎“灶神”,家人围坐“守岁”达旦。
343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立春立春时刻,县民多燃香秉烛,鸣放鞭炮,迎“春”回人间。
344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是一年重要之农事,旧时,请人莳田,须一日四餐,备酒、肉款待。晚宴酒好菜多,莳田能手坐首席。莳田时,能手先下田,俗称“牵莳”,跨一步莳六行,要求竖、横、斜行对直,禾苗正。建国后,提倡适当密植每步七行。有的先莳框架,俗称“打格子”。
344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莳田是一年重要之农事,旧时,请人莳田,须一日四餐,备酒、肉款待。晚宴酒好菜多,莳田能手坐首席。莳田时,能手先下田,俗称“牵莳”,跨一步莳六行,要求竖、横、斜行对直,禾苗正。建国后,提倡适当密植每步七行。有的先莳框架,俗称“打格子”。
344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养牛牛是农家宝,农户对牛十分受惜。选牛时,有“黄牛看齿,水牛看毛”之说。农家定“清明”节为牛的生日,这天,耕牛放牧休息,并灌食茶油、鸡蛋、鳅鱼,以壮牛体。清明前,气温偏低,且变化无常,不使牛淋雨。雨天役牛时,应给牛遮油布或蓑衣。此习相沿至今...
344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进山狩猎,常是结伴同行。每人腰间挂一个用猪血或桐油浆过的麻绳网络“避邪”。“抄山”者,头戴草帽或斗笠,以与兽相区别;“守堂”者,埋伏在预定范围内,待机开铳。首先开铳命中猎物者,谓“打头铳”,可分得兽头和二份猎物,其余按人均分。有猎犬参与,也...
344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民以大米为主食,杂以蕃薯、豆、麦等。习惯一日三餐。冬季昼短,也有吃两餐的。来客、请工和节日,则在三餐之间吃一至二顿茶点。
344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饭菜县民以大米为主食,杂以蕃薯、豆、麦等。习惯一日三餐。冬季昼短,也有吃两餐的。来客、请工和节日,则在三餐之间吃一至二顿茶点。
344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服式清代,不论长袍、短衫,皆是短领、宽袖、右开大面襟,缀铜扣或结蒜瓣布扣。裤子无裤门,在裤裆上缝上半尺宽的裤头,用裤带系在腰间,称“打褶裤”。男女裤式相同。服色以青、蓝、白为主。儿童和青年女子也穿花布和蓝士林布。民国时期,除少数富户男穿广装...
344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习惯建筑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上五下五”式住房。宗祠分上、下厅、左右厢房。门楼建筑多为仿古砖瓦结构。牛栏、猪栏皆建于院外。建国后,民房多建在倚山傍水处,以“四扇三间”的单家独户居多。
344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县境内多为乡间小道和崎岖山路。赴墟进城多为步行。窄道相遇,空手行人给挑担人让路,晚辈让长辈先行。每年农历正月上旬,县民有以屋场为单位自发组织修桥铺路的习惯。此习相沿至今。
344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日常应酬 施礼 旧时,平日相见,行作揖、鞠躬或点头礼。建国后,在庆典、纪念场合,晚辈向长辈、学生向老师行鞠躬礼;平日行点头或握手礼。民间婚嫁喜庆、作揖道“恭喜”。
345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施礼旧时,平日相见,行作揖、鞠躬或点头礼。建国后,在庆典、纪念场合,晚辈向长辈、学生向老师行鞠躬礼;平日行点头或握手礼。民间婚嫁喜庆、作揖道“恭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