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2条
析出资源
132条

检索条件

共 132 条 1 / 9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书名页
3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版权页
4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出版说明
5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6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8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目次
9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探讨了佛教和道教对宋学(朱子学)的影响,指出宋学的创立与佛教和道教确有关系,但表面的语言类似和平行现象并不能充分证明这种影响。作者认为,佛教的体用逻辑是对宋学影响最确实且最本质的内容之一。文章还解释了体用逻辑的概念,并将其与因果关系进...
10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宋学的根本精神和性质。宋学的创立与佛教和道教有关,但表面的语言类似和平行现象不能完全证明这种影响。文章重点讨论了佛教对宋学的影响,尤其是“体用逻辑”这一概念。...
11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宋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视为宋学的根本精神和性质的体现。该格言以其雄大的精神规模,为人们理解宋学和朱子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图像。与中国宋学不同,日本朱子学可能缺乏类似的规模和传统。通过...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探讨宋学(朱子学)的起源和性质时,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常常被提及,特别是佛教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佛教就没有宋学,宋学被认为是表面是儒学,实质是佛教。宋学的形而上学和思辨性质,以及它的核心概念“理”,都被认为来源于佛教。尽管宋...
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佛教方面,体用逻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因果关系不同,体用关系更强调“体用一致”,即体与用是不可分割的。虽然有人认为体用概念起源于中国,但从历史文献来看,体用成对用的例子主要出现在佛教经典中。因此,可以说佛教对体用逻辑的发展具有重...
14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体用概念作为思辨范畴,在中国固有的文献中很少出现,但与中国式思辨很容易融合。作者认为,中国思想具有潜在的体用思想。在魏晋时期,道被视为无,万物独化自造,这是中国式世界观的一端。将这种观点上升为抽象逻辑形式,应采用体用逻辑。体用逻辑...
15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佛教哲学中体用逻辑的运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儒教文献中体用成对使用进行议论的情况在唐代以前零星出现。进入宋代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用明确地作为思辨范畴被使用,最终在朱子那里被自由自在地运用,并构造为庞大的理论体系。朱子学的出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