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942条
析出资源
722条
图表
220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942 条 11 / 63
151
水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水田耕作形式主要是中稻收割后土地冬闲。中稻收割后复种油菜或小麦、或兰花草、或之前套种泥豆,兰花草田再套荞麦、油菜田再套萝卜菜的亦有。
152
旱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耕作制度改变不大。棉地复种形式为小麦——棉花;油菜——棉花;休闲——棉花(套种玉米)。粮地复种形式为麦类(小麦或大麦、米麦)—大豆——芝麻(或红薯);麦类——红薯(或大玉、高梁、黄粟、玉米);麦类——西瓜(或花生);蚕豌玉——芝麻(或黄粟)...
153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多为冬翻晒田,后灌水冰冻。新中国建立初至50年代,每年冬闲时均开展积肥运动,挑塘(湖、沟)泥增加层厚,广种红花草,施行稻草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60年代组织深耕埋肥,对低产田开挖深沟,多施农家肥。70年代结合山、水、田、...
154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无专门农业技术研究及推广机构,作物栽培一般固定模式,极少更新。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机构,科学技术人员逐年增多,农业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作物的栽培技术更为科学,且多被粮农、菜农、果农接受与掌握。
155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播种育苗新中国建立前,中稻清明浸种,草包催芽,谷雨播种,秧田不开厢、不开沟,水播水育。油菜、小麦播种有“九油十麦”的农谚(即阴历9月种油菜、10月种麦),油菜多为直播;小麦宽畦、等行、点播;红薯火粪堆“抱苗”,分期剪藤扦插;棉花立夏前播种,...
156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五节作物保护病虫害水稻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此外,绵腐病(即烂种烂身)、恶苗病、白叶枯病、铁甲虫、负泥虫等亦时有发生。新中国建立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蝗虫和二化螟为主。80年代初,二晚杂交化,二...
157
栽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中稻一般立夏开插,小满插完,小株稀植,亩插万蔸,每蔸3-5根。果树一般少移栽。油菜直播,成苗后不移栽。蔬菜和瓜果类不同种类有不同的传统栽播时间、稀密度。50年代中期推行双季稻后,早稻插播时间提前,推广大株密植,亩播2万蔸,每蔸...
158
施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至50年代,作物施肥主要为农家肥(即人畜粪尿肥、草木肥、火粪肥以及饼肥、泥肥等),草肥作基肥,粪肥火灰等作追肥,并出现少最化肥。60年代,大种红花草,大搞卫生积肥。70年代,青草沤肥,重牲畜粪肥,化肥种类增多,由50年代的肥田粉...
159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水稻耘禾迟、次数少,采取串灌、浸灌,管理粗放。50年代,重排涝、轻抗旱,提出“五适时”(翻耕、播种、插播、管理、收割),“五合理”(深耕、施肥、搭配品种、密植、灌溉),实行边播边管,活株耘禾,次数增至4-5次,目.拔草扯稗,排...
160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此外,绵腐病(即烂种烂身)、恶苗病、白叶枯病、铁甲虫、负泥虫等亦时有发生。新中国建立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蝗虫和二化螟为主。80年代初,二晚杂交化,二化螟危害占主导;80...
161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病虫防治防治机构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没有专门的病虫防治机构。新中国建立后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派专人分管病虫测报70年代,各公社配专职植保员,大队配兼职测报员,生产队有兼职查虫员,形成病虫测报网络。建区后,区设有植保站,配备专职植检员,执行国家植物...
162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卷六林业水利第一章木业第一节森林资源林地境内庐山巍峨挺拔,山峰绵延,森林资源丰富,史有“杉松入云”之誉。民国年间,战事不断,山林常遭焚毁和滥伐,特别是日军侵占九江期间,山林毁损更甚,林地骤减,一些地方出现“有山无木”的童秃现象。建国后,政府...
163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章木业第一节森林资源林地境内庐山巍峨挺拔,山峰绵延,森林资源丰富,史有“杉松入云”之誉。民国年间,战事不断,山林常遭焚毁和滥伐,特别是日军侵占九江期间,山林毁损更甚,林地骤减,一些地方出现“有山无木”的童秃现象。
164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森林资源林地境内庐山巍峨挺拔,山峰绵延,森林资源丰富,史有“杉松入云”之誉。民国年间,战事不断,山林常遭焚毁和滥伐,特别是日军侵占九江期间,山林毁损更甚,林地骤减,一些地方出现“有山无木”的童秃现象。建国后,政府施行“重予轻取”政策,...
165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营林生产采种育苗民国9年( 1920),九江县政府在十里铺建立苗圃,初为10余亩,后拓展至20亩。此为境内史前第一个苗圃。此前,居民所需树苗以采挖野生苗为主,少数居民利用田头地角采种自育,多为油桐、乌桕之类树苗,也有采集桑树、苦楝、马...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