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耕灌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86
颗粒名称: 中耕灌溉
分类号: S365
页数: 1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水稻耘禾迟、次数少,采取串灌、浸灌,管理粗放。50年代,重排涝、轻抗旱,提出“五适时”(翻耕、播种、插播、管理、收割),“五合理”(深耕、施肥、搭配品种、密植、灌溉),实行边播边管,活株耘禾,次数增至4-5次,目.拔草扯稗,排灌分开,早稻薄水返肯,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满水抽穗,晚稻深水护秧、满水抽穗,干湿壮子,成熟排水。
关键词: 中耕 灌溉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水稻耘禾迟、次数少,采取串灌、浸灌,管理粗放。50年代,重排涝、轻抗旱,提出“五适时”(翻耕、播种、插播、管理、收割),“五合理”(深耕、施肥、搭配品种、密植、灌溉),实行边播边管,活株耘禾,次数增至4-5次,目.拔草扯稗,排灌分开,早稻薄水返肯,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满水抽穗,晚稻深水护秧、满水抽穗,干湿壮子,成熟排水。棉花勤锄,前期浅锄保苗,中期深锄保水,后期培土护株,适时间苗补苗,打叶打顶。同时,开好“五级沟”(围、腰、直、厢、套沟),视晴雨天气,棉地湿度和棉苗长势,合理沟灌、轻灌、旱晚灌。80年代后,蔬菜、水果、瓜灌溉设备引入机械化。大棚育菜、连片果瓜,采用自动喷水灌溉,水稻灌溉也由于水利及电力、机械的发展,自动、半自动程度相应提高。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