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作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8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作物保护
分类号: S4
页数: 3
摘要: 第五节作物保护病虫害水稻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此外,绵腐病(即烂种烂身)、恶苗病、白叶枯病、铁甲虫、负泥虫等亦时有发生。新中国建立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蝗虫和二化螟为主。80年代初,二晚杂交化,二化螟危害占主导;80年代末,_二化螟、三化螟并重发牛。90年代,多数年份稻纵卷叶虫暴发成灾。
关键词: 植物保护 作物保护

内容

第五节作物保护病虫害水稻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此外,绵腐病(即烂种烂身)、恶苗病、白叶枯病、铁甲虫、负泥虫等亦时有发生。新中国建立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蝗虫和二化螟为主。80年代初,二晚杂交化,二化螟危害占主导;80年代末,_二化螟、三化螟并重发牛。90年代,多数年份稻纵卷叶虫暴发成灾。
  棉花虫害主要有苗期的棉蚜、小地老虎、蜗牛和棉红蜘蛛,蕾铃期的棉铃虫、棉红铃虫、金钢钻、斜纹夜蛾等;病害主要以立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为主。1983年,新港杨家场村30亩棉地暴发枯萎病。1986年7月,新港镇暴发棉红蜘蛛,大片棉叶出现红斑,损失严重。
  油菜主要虫害有菜白蝶(也叫菜青虫)、蚜虫、潜叶蝇;主要病害是菌核病、立枯病、白锈病、霜霉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菌核病。 果类柑桔:主要有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蝇、凤蝶、天牛、吉丁虫、炭疽病等。梨树:主要有锈病、轮纹病、黑星病、炭疽病;锈病是制约本地梨树发展的主要病害,患该病后常不挂果或果实脱落或果畸形,株发病率达100%。桃树:主要有天牛、象鼻虫、蚜虫、蓑蛾、流胶病、缩叶病、褐腐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是境内桃树主要病害,株发病率达100%,染后桃树寿命从15年左右减少到7-8年。李树:主要有穿孔病、根癌病、疮痂病、黑斑病、蚜虫、食心虫、红颈天牛;1994年全区引进栽种的奈李树大面积患根癌病,株发病率100%,死亡率30%.,板栗:主要有疫病(或称腐烂病、烂枝病、干枯病)、瘿蜂、金龟子,,枇杷:主要有黄毛虫、大蓑蛾、小蓑蛾、天牛、毒蛾、蚜虫、口烧病、根腐病、叶斑病、污叶病.,葡萄:主要有黑痘病、霜霉病、白粉病、裂果病、天牛、透翅蛾、草莓:主要有病毒病、灰霉病、根腐捌萎病、地老虎、蛴螬、盲椿象。
  蔬菜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菜白蝶、黄条跳甲、红蜘蛛、二十八星瓢虫、豇豆荚螟、小菜蛾、斜纹夜蛾等;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青枯病、豇豆锈病、病毒病、软腐病等。80年代,主要病虫害发牛趋势是上半年病重二虫,下半年虫重于病,也有病虫并重发生的年份。90年代,一些害虫出现无越冬休眠现象,有的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且还出现外来危害病虫,如美洲斑潜叶蝇。
  茶叶虫害主要有茶毛虫、茶尺蠖、茶蓑蛾、茶蚜虫、茶介壳虫、茶小绿叶蝉、茶叶天牛、茶吉虫等;病害以茶炭疽病为主。1987- 1992年间,境内茶毛虫大面积发生。从西部的汤桥、凤凰村茶场向东部海会虎山茶场蔓延,全区茶园均遭危害,严重的有莲花茶场、五里茶场。
  病虫防治防治机构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没有专门的病虫防治机构。新中国建立后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派专人分管病虫测报70年代,各公社配专职植保员,大队配兼职测报员,生产队有兼职查虫员,形成病虫测报网络。建区后,区设有植保站,配备专职植检员,执行国家植物检疫条例,开展产地检疫和对植物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实施调运检疫。各乡(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病虫防治工作。区病虫测报站每年发出中长期病虫预报2-3期,根据预测对象越冬基数和中长期天气预报综合分析,预测本地将会发生的主要病、虫、草、鼠害的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一般准确率达到85%以上。同时,根据当时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可能产生危害的程度,制定短期预报,及时提供病虫害可能发生的范围、数量、危害程度及用药品种、浓度,喷药时间、地点等信息,测报准确率达95%以上。
  防治措施新中国建立前,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多采用手捉或撒石灰灭杀法。新中国建立后,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或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农业防治:50年代始推行“三光”(田边杂草铲光、禾蔸捡光、烧光)灭虫。60年代,实行选育抗病抗虫良种,进行种子处理等措施灭虫。此后,又相继采用水旱轮作、改良土壤、中耕培土、科学管理水肥等方法,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消火潜伏病菌和虫卵。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以及害虫对某些特殊物质和雌性昆虫激素的趋向性诱杀。本地早期曾使用带罩的煤油灯,后改用汽灯和黑光灯诱杀害虫;在棉区曾使用粮醋和雌性昆虫激素诱杀红铃虫,插柳条把诱杀棉铃虫、金龟子,插棕皮引诱地老虎成虫产卵等。
  生物防治:即“以虫治虫,以菌治病”。自然界中一些有益的生物是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灭敌,如寄生蜂、寄生蝇、蜘蛛、飘虫、草蛉、隐翅虫、步行虫、蜻蜓、盲椿象、蛙类、鸟类等都是有益生物。本地曾引诱金小蜂防治棉红铃虫,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运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等。
  化学防治:本地早期是利用当地有毒野生植物,如雷公藤、马蓼草、水蟒草、苦楝皮、苍术、樟树蔸、黄荆、天南星、茶枯、桐枯与煤油、石灰等配合,用蒸馏、煮汁、磨浆、研粉、捣汁等多种方法制成野生植物制剂,毒杀农作物病虫。以硫酸铜为主要原料与石灰配制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野生植物制剂,用来防治稻绵腐病、稻瘟病、棉花红蜘蛛和果树病害。70年代至80年代初,水稻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多用“六六六”粉和“滴滴涕”。棉地使用的主要是“1605”、“1059”等剧毒农药。因此类农药高污染、高残留、剧毒,80年代初禁用。90年代初,棉花禁用杀虫脒,而使用“敌敌畏”、“敌百虫”、“乐果”、“杀螟松”和“甲胺磷”、“呋喃丹”、“叶蝉散”、“杀虫双”和菊脂类农药。水稻使用的还有稻瘟净、异稻瘟净、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富士一号、三环唑、克瘟净等灭菌农药。90年代中后期以菊脂类农药及复配制剂和有机磷农药为主。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