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942条
析出资源
722条
图表
220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942 条 10 / 63
136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工具有水车(手摇式、脚踏式)、牛车、风车等;1959年,海会公社有5马力的煤气机一台。1963年,大桥公社新建第一座排灌站,装机6台360千瓦。1964年,五里公社南湖大队建排灌站。到1970年,基本达到社社有机站,村村可排灌。随后,发...
137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植保工具直至新中国建立初,农作物的防虫治虫,仍靠人工捕捉。1959年始用喷雾器喷洒农药,后发展到肩驮、背负、手摇等各式喷雾器。80年代后,开始用机动喷雾器,如泰…18型、东方红18型。至2000年,机动喷雾器已成为农作物病虫防治的主要工具。
138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1970年前,一直沿用镰割、手脱、肩挑、背扛,人力方式进行收割。1968年,前进公社(今五里乡)始用柴油脱粒机和脚踏式脱粒机。1988年,普遍采用以柴、汽油机为动力的脱粒机。2000年,全区有机动脱粒机857台。大面积收割一般采用脱粒机,小...
139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加工工具有石磙、石磨、石辗,还有竹制的米筛、晒筐、簸箕、砻子、簾枷,人力木榨、轧花车等;1952年,新港镇建起动力榨油厂。随后,利用拖拉机、抽水机的动力进行农副产品加[的不断出现。至1970年,境内机米站已普及至大队。之后,磨粉机、碾薯...
140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工具有扁担、箩筐、木桶、竹篮、麻袋以及独轮车、木船等。60年代,陆地大量运用人力板车,水上发展木船。70年代,运输用拖拉机、汽车和机动船。80年代,汽车运输逐渐替代人力车,2000年,有农用载重汽车362辆,农用运输车494辆,人力扛拉...
141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章作物种植第一节粮食作物水稻为境内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据史料记载,水稻在境内已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区辖乡(镇)除牯岭镇外,均有种植。主产区为赛阳、莲花、新港、虞家河、周岭、威家、高垅、海会。1949年,水稻种植主要...
142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为境内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据史料记载,水稻在境内已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区辖乡(镇)除牯岭镇外,均有种植。主产区为赛阳、莲花、新港、虞家河、周岭、威家、高垅、海会。1949年,水稻种植主要是一季中稻,面积74550亩...
143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经济作物棉花明清时期,境内已有棉花种植。明嘉靖《九江府志》有“核小绒多”之载。清代中末期,新港已成为棉花主产区之一。新中国建立初,国家倡导发展棉花生产,各区、乡都用旱地种植。1962年,强调“以粮为纲”,加之三年( 1960 - 19...
144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节蔬菜蔬菜品种常规品种据蔬菜局2000年统计资料,蔬菜作物有13个种类66个品种。
145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常规品种据蔬菜局2000年统计资料,蔬菜作物有13个种类66个品种。
146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菜地新中国建立前,居民多利用田埂、地角种植,以自食为主。新中国建立后,鼓励开荒种植,社会菜地面积倍增,自食有余,远郊用于养畜,进城人市叫卖,换油盐钱。据统计,1993年,全区有社会菜地14500亩,2000年扩大到21200亩,年亩产3...
147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四节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始产汉朝,由庐山道僧选育野茶培植。至宋代列为贡茶,史有“雾里清泉煮香茗”的记载。先后经1700多年培植提纯,形成庐山独有的茶树品种。民国2年(1913)江西省林场在庐山九奇峰下栽种茶叶数十亩,至民国8年,年采茶数十...
148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四章农技农艺第一节耕作制度水田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水田耕作形式主要是中稻收割后土地冬闲。中稻收割后复种油菜或小麦、或兰花草、或之前套种泥豆,兰花草田再套荞麦、油菜田再套萝卜菜的亦有。
149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水田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水田耕作形式主要是中稻收割后土地冬闲。中稻收割后复种油菜或小麦、或兰花草、或之前套种泥豆,兰花草田再套荞麦、油菜田再套萝卜菜的亦有。
150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品种改良水稻新中国建立前,水稻以一季中稻为主,种植的品种有40余种,分早熟和迟熟,农民自留种子,品种退化,产量低。新中国建立后的1956年推广双季稻,政府组织农民不断改良和推广优良水稻品种,早稻有莲塘早、赛湖早和南特号;晚稻有早熟高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