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庐山云雾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庐山云雾茶
分类号: F307.12
页数: 3
摘要: 第四节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始产汉朝,由庐山道僧选育野茶培植。至宋代列为贡茶,史有“雾里清泉煮香茗”的记载。先后经1700多年培植提纯,形成庐山独有的茶树品种。民国2年(1913)江西省林场在庐山九奇峰下栽种茶叶数十亩,至民国8年,年采茶数十斤。
关键词: 经济作物 茶叶

内容

第四节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始产汉朝,由庐山道僧选育野茶培植。至宋代列为贡茶,史有“雾里清泉煮香茗”的记载。先后经1700多年培植提纯,形成庐山独有的茶树品种。民国2年(1913)江西省林场在庐山九奇峰下栽种茶叶数十亩,至民国8年,年采茶数十斤。
  新中国建立后,这一传统名茶得到发展。1957年扩种至3057亩。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饮用此茶,吟诗赞日:“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70年代,扩种茶园6000亩。建区后,引进发芽早、生长期长的上梅州、福鼎大白、福云六号等新品种。1982年,有茶园11421亩,产茶200吨。1983年,庐山四麓茶园累计12480亩,区内占10614亩,为整个庐山茶园的85%。除周岭公社外,其它9个公社均建有茶园,尤以赛阳、高垅、海会面积最多。赛阳村村有茶园、茶场。1985年,庐山云雾茶获全国优质品银奖。1986年,九江市成立庐山云雾茶生产协作小组,庐山区为主要协作单位,建立了生产基地。1988年,庐山云雾茶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90年代,因茶叶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茶园面积有所减少。2000年,全区茶园面积4400亩,仅为最多年份1982年的38.52%。
  庐山云雾茶主要以手工制作。制作云雾茶的鲜叶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摘,开采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推迟。庐山山下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采,山上一般在5月上旬开采,芽头标准以一叶一芯为主,芽长在3厘米左右,紫芽叶、病虫叶、破碎叶、单片叶严格控制采摘。鲜叶采回后摊于洁净的篾簸箕内,置通风阴凉处,防止鲜叶劣变,注意保持鲜叶洁净,以备炒制。80年代以前,庐山云雾茶均用手工分9道工序炒制:1、杀青:杀青是在口径80厘米倾斜铁锅内进行。锅温160- 180℃,火力要均匀,投入鲜叶0.4 - 0.5公斤,双手抛抖炒,先抖后焖,抖焖结合,叶变暗绿色,叶质柔软粘手,梗弯曲不断,约3-5分钟出锅;2、抖散:杀青叶取锅后,用双手抖散,以降低叶温,散发热焖气,防止芽叶变黄。3、揉捻:在圆簸箕内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揉,揉抖结合,防止结块,揉至成条(茶叶汁液出为止),揉时用力须轻,以免揉碎芽叶或揉掉白毫。4、杀二青:锅温控制在100 - 120℃,双手挥取茶坯抖炒,锅温先高后低,捞尽捞散,防止粘锅焦叶,炒至手握成团,抛之即散即可。
  5、理条:四指并拢,母指叉开在70 - 80℃锅内,边抓边甩解散茶团,理直茶条。6、搓条:锅温降至60℃左右,双掌相对,四指略弯曲,向前搓条,使茶条自然散落锅内,让茶条紧结,固定条索。7、拣剔:在搓条中将黄片、粗条及夹杂物拣出。8、提毫:茶叶炒至八成千后,将茶条握人手中,利用掌力相互磨擦,使其茶条外表胶状膜擦破,白毫竖起而显露,起锅后除去茶末。9、烘干或烤干:提毫后送人烘干箱(80℃左右)烘干或在锅内用文火(60℃)烤干,使含水量下降到5%左右即可。然后摊凉装箱。手工制作的云雾茶杀青均匀,嫩度高,品质好。
  80年代,多数茶场购置茶叶加工机械。但高档云雾茶仍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中、低档茶叶多为机械制作,虽提高了加工速度,但降低了茶叶品质。2000年底,全区茶叶加工能力400吨,实际加工量不足150吨。
  庐山云雾茶包装考究。80年代,采用普通塑料袋包装,后改成牛皮纸袋包装;90年代初,内用普通塑料袋,外用印刷纸盒包装90年代中期,春茶大都改用听(金属制的罐、筒)装,每听大小、数量不一。
  [=此处为表格(1981—2000年棉花生产情况)=] [=此处为表格(1981 - 2000年茶果生产情况)=] [=此处为表格=]续表5-3-3 [=此处为表格(1981 - 2000年油菜、芝麻、花生生产情况)=]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