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S344
页数:
1
摘要:
水田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水田耕作形式主要是中稻收割后土地冬闲。中稻收割后复种油菜或小麦、或兰花草、或之前套种泥豆,兰花草田再套荞麦、油菜田再套萝卜菜的亦有。
关键词:
耕作制度
耕作措施
内容
水田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水田耕作形式主要是中稻收割后土地冬闲。中稻收割后复种油菜或小麦、或兰花草、或之前套种泥豆,兰花草田再套荞麦、油菜田再套萝卜菜的亦有。
新中国建立后,耕作制度不断变革。1953年始,推行中稻改早稻,单季稻改双季稻,旱地改水田。60年代,基本普及双季稻。新港公社新港大队第四生产队叶文金试行早稻——二晚——油菜种植模式,其三熟三高产的经验在部分公社推广,后稻——稻——油(麦、肥)的三熟制种植模式在境内逐渐形成。80年代,水稻产区基本是油(肥、闲)——稻——稻三熟制,赛阳、海会、高垅等部分山脚田为油(肥、闲)——稻二熟制。90年代初,赛阳汤桥、凤凰、金桥等地将5000亩油(肥、闲)——稻——稻改为土豆——稻(油)——瓜——稻。1991 - 1995年,新港镇将5000亩油——稻——稻耕作制改为油——棉、菜——棉耕作制。1996年又改作油——稻——稻。莲花的新桥、东城村将油(闲、肥)——稻——稻耕作制改种蔬菜和食用菌。
旱地耕作制度改变不大。棉地复种形式为小麦——棉花;油菜——棉花;休闲——棉花(套种玉米)。粮地复种形式为麦类(小麦或大麦、米麦)—大豆——芝麻(或红薯);麦类——红薯(或大玉、高梁、黄粟、玉米);麦类——西瓜(或花生);蚕豌玉——芝麻(或黄粟)。多为两熟制,少数三种三熟。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