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7条
机构
54条
事件
428条
地名
8条
作品
94条
实物
2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7 条 40 / 41
586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其他
黑山羊是修水地方品种,各乡镇均有养殖。其特征是全身纯黑光亮无杂毛,皮呈青缎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少膻腥味,口感极好。经权威部门进行肉质分析,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低于3%,胆固醇含量60毫克/千克,15种氨基酸含量齐全,特别是人体必...
587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其他
又名黄坳黄羽乌鸡,主产地黄坳乡,相传从明代就开始饲养。其特征为鸟皮、乌舌、乌肉、乌骨、乌爪,故称乌鸡。鸡冠红色,下端肉髯黑色。公鸡冠形较大,呈深红色,毛形为片羽状。有部分鸡羽毛外翻,毛色以黄色为主,夹杂有少量的白羽毛或黑羽毛,羽毛紧凑,色泽...
588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其他
番鸭主要产于山口镇及周边地区,当地俗称怀鸭,相传已有上千年饲养历史。其特征足全身黑色,冠及脸部有红色肉瘤,体型较大,耐粗饲,生长快,6月龄体重可达3千克。且脂肪少,瘦肉率高,肉质鲜美,食性温平,营养丰富,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由于番鸭市场畅销...
58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植物
宁红金毫为特级宁红工夫茶,以传统T艺制作,产品特征为色泽乌润、条索紧秀、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高昧醇、叶底柔嫩红匀。原料选择上以宁州1号、2号等宁州原种为上佳,也可选择适制红茶的品种做原料。鲜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宜,不采病虫叶和老叶等...
590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植物
宁红龙须茶因成茶“身披红袍,外形似须”而得名,是由漫江乡宁红村采用独特工艺创制而成的特种工夫红茶,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龙须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以往漫江各茶行(厂)每年在出品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俗称贡箱)里放5...
591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植物
双井绿产于杭口镇双井村,北宋时黄庭坚曾把家乡产的茶叶分赠京师族人及好友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等,并互相转赠和诗赞赏。在制作上,唐属蒸青团茶类,宋代发展为蒸青散茶类,后发展为炒青散茶类。其品质特征外形紧圆带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披露,内...
59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植物
凤凰舌尖系扁条型名茶,为1982年修水茶科所高级农艺师吴焕明创制的新品种。品质特点为外形挺直略扁,峰柔凸起微弯曲,全身毛衣披满而不显露,色泽匀翠;内质汤色杏绿,香气持久,滋味鲜醇,叶底二叶包一芽嫩黄似兰花。制作原料最好为福鼎大白、龙井43、...
593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植物
双井眉峰云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精心创制的高山名茶,产于眉毛山最高峰“双峰”附近,以茶条形似娥眉、银毫闪露而得名。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秀,直而微弯,状似蛾眉,银毫闪露,锋苗润翠,内质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匀。...
594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植物
杨梅渡古樟群位于太阳升镇杨梅渡村。有占樟树数十棵,树高均30米以上,树围需1-8人牵手合抱。古樟群与野渡轻舟浑然一体,尽现江南水乡风情。2008,被评为九江市乡村旅游示范点。
595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山川
东岭石林位于四都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奇石、果林、古木、溶洞于一体,有骆驼石、猴面石、比翼双飞等60多处各具特点的天然盆景式景点。
596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山川
清水岩位于四都镇,因溶洞清凉幽深,清泉终年不涸而得名。有神清洞、北崖洞、龙崖洞、燕崖和老虎崖等,洞中石钟石乳无数,历代文人题赞甚多。
597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山川
抱子石位于修河四都镇境内。一岩石兀立修河之中,呈圆锥形,岩石腰际一小石隆起,高3米左右,酷似一位深情的慈母,怀抱婴儿伫立江边,翘首企盼久别的丈夫乘舟归来
598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湖泊
马祖湖地处两港镇马祖湖村和修口村,系西港镇、马坳镇和杭口镇交接处。修河与其分支溪口水交会形成的冲积平原约66. 67公顷,湖面开阔,四面环山,仅一峡谷出口,有长江三峡韵致。相传马祖道一在此以苇叶渡江。
59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山川
黄龙山位于幕阜山脉中部,是湘、鄂、赣三省的分水岭。因幕阜山脉最高峰黄龙峰而得名,杜鹃、瀑布、竹海、奇石贯穿其间,属花岗岩地貌。有50多处自然与人文景观,著名的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刘磐墓、犀牛望月、神龟驮经、玉皇殿、金鲤朝天、只角楼(云...
600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河流
鸣水瀑布位于大桥镇境内。溪水至鸣水居高泻下,形成瀑布,高30余米,拍浪飞花,气势磅礴。宋代诗人韩驹有“未流乘半山,十里见沸白”之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