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龙须茶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唯一号: 140536020210000456
实物名称: 宁红龙须茶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8/001
起始页: T00263_00.pdf
类型: 植物
分类号: S571.1
主题词: 茶;茶叶

实物简介

宁红龙须茶因成茶“身披红袍,外形似须”而得名,是由漫江乡宁红村采用独特工艺创制而成的特种工夫红茶,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龙须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以往漫江各茶行(厂)每年在出品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俗称贡箱)里放5 - 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该茶亦有以精制的小木盒盛装单独出口的,每个售价曾达1银元。龙须茶采制分8道工序。(一)采摘:鲜叶原料宜选用生长旺盛、持嫩性强、芽头硕壮的芽叶,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少量一芽三叶初展,不采病虫叶、紫芽叶、雨水叶和对夹叶,芽叶大小、长短基本一致;(二)萎凋:依采摘先后次序分开轻轻均匀摊放在竹垫上,摊放厚度约3厘米。视气温高低每隔2小时翻动1~2次,动作宜轻。自然萎凋时,临窗与其他方位的竹垫及时对换位置,以求同批原料萎凋程度一致,室内条件许可时尽量不采用日光萎凋;(三)揉捻:宜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揉桶装叶均匀,用手掌轻按,切忌重压。揉捻约半小时,以茶叶条索紧卷为适度,然后下机手工解块;(四)发酵:将解块后的揉捻叶,均匀撒人规格为60 x40×12厘米的发酵盒内,以发酵叶与盒沿平齐为适量,防止因锥形堆而导致渥红供氧不足、发酵不匀。发酵盒上覆半干湿布,置于湿度约95%、温度约24℃的环境中,待发酵叶大部分转为黄色时即可转入下道工序;(五)过红锅:此工序的目的在于迅速抑制酶的活性,阻止其继续发酵;改善茶条外形,以弥补揉捻成形的不足,要求锅温度高,投茶量适中;(六)扎把:过红锅后的茶叶经摊凉后,从中精选完整茶条用于扎把,忌用单片叶,将完整茶条一根一根理直,基部对齐,以100条左右为一把,将短茶条扎在中间,长茶条包在外面,用白棉线由基部到芽尖扎紧,使外形呈饱含墨汁的大号毛笔状;(七)干燥:将茶把在焙芯外逐个按环形依次排列,用常规烘笼文火烘焙。烘焙中翻动茶身几次,温度掌握前后高低,烘焙约36小时;(八)扎花:将定形茶把的白棉线拆除,然后在其基部扎白线,茶身用白、绿、黄、蓝、红五彩丝线扎成网状,扎好花线后,线头用针穿入茶把内。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