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钟良弼” 相关
共 16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为宁德市人物故事传说,由雷双勋讲述,主要描述了钟良弼告倒主考官 的故事内容。
2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畲族的会亲节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文章首先介绍了畲族的原始崇拜和图腾崇拜,特别强调了龙麒和凤凰这两个意象在畲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会亲节的起源、发展和意义,以及它如何体现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最后,文章总结...
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歌言卷 | 类型: 正文
钟良弼》是蓝朝品和蓝长柏传唱,蓝天、蓝文和蓝俊德采录的畲族小说歌言。
4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东南族群分布格局的一大变动的情况。其中包括“滨海畲族”概念的提出、造就“滨海畲族”的历史机缘、我国东南族群分布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动、闽东滨海畲村群的形成、滨海畲族文化之新质等。
5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华南畲族、台湾平埔族群与汉文化互动的比较研究的情况。其中包括问题的缘起、生计模式、社会组织与底层社会的互动、帝国的“化内”与“化外”、结语等。
6
知识出处: 族群边缘:“畲”汉边界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考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民在历史上受到的族群歧视,特别是在科举考试方面的阻碍。
7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畲族在福建的迁徙分布情况。从隋唐时期开始,畲族先民在闽粤赣交界地繁衍生息,后来逐渐向外迁徙。宋元时期,部分畲族先民参加抗元武装斗争后被迫流徙各地。明清时期,大量畲民沿海岸线向闽中和闽东迁散,形成了闽东成为畲族新的大本营的趋势。...
8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是一个淳朴谦和的民族,但绝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民族。畲族人民在面对封建王朝的剥削、压迫和民族歧视时,展现出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从唐代至明清,畲族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包括畲族人民为主或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这些斗争反...
9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的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言、谚语等,作品丰富。其中,小说歌和民歌是畲族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歌是畲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最初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后逐渐发展并成为畲族文化中的重要宝藏...
10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 | 类型: 正文
钟良弼(1782~?)是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人物,出生于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佳阳单桥村,是畲族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通过抗争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凭真才实学高中秀才,成为畲族第一个秀才。在充满民族歧视的年代,他经历了曲折的科举考试过程,最...
1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 类型: 照片
12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 类型: 照片
13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 类型: 照片
1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时代:
钟学吉,别名陈吉(寄名于“土主”陈师公),谱名国吉,奏名法宁,学名春黄,清咸丰六年(1856年)生于霞浦县新南里白虎坑(白露坑)村。父挺勇,系该村族长,家境较好。他七岁入私塾,从小受到儒家正统文化教育。通文达理,学业精良,练得一手好书法。先...
1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 类型: 文化事件
1802年(清嘉庆七年),福鼎县童生钟良弼赴福宁府考秀才被赶出考场。钟良弼遂从县至省反复呈控,后经福建巡抚李殿图审理才获胜诉,并考取第20名秀才。此事被编成长篇畲族山歌《钟良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