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海南岛” 相关
共 320 条 4 / 22
46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民国时期海南岛的教育情况,包括教育行政、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书塾等方面。其中,由于崖县学生可以报考海南岛各类学校,因此也提到了崖县的教育情况。
47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该文提到了崖县教育局的设立和教育经费的总额,其中包括支出局费、补助县立第一高等小。
48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海南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由于各县办理情况不同,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小学经费主要依靠捐款,直接由县署补助经费者很少。女子教育以文昌一属为盛,全县女生约2000人;次则为琼山、儋、崖等县。文章提到了崖县曾设黎民教育养成所1班...
49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海南各中学校的现状及问题。海南中学教育普遍为初级制,分省立、县立、私立三种。教员普遍来自本地,程度参差不齐,学生来源也不稳定。学校校舍多为旧时衙署改建。学生学费和杂费各校收费不一,招生班数也不同。学生程度日低,教育方针错误,导致中...
50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岛唯一的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该校面向全岛招生。
51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实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各县主要设立中学,忽略对实业教育的措施。介绍了琼山县立职业学校,该校设有普通科和职业科,职业科分染织、化学、藤工、刺绣、缝纫五组。该校设备简陋,历任校长缺乏职业经验,学生数量日渐减少。该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
52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海南各县学塾的情况。由于调查统计不够周详,学塾开闭时间和学生数量难以确定。学塾师薪酬较低,教授的课程以传统经典和杂字为主。学生缴纳的学费每年不等。北部各县学塾经过改良,相对规范。西南部昌、感、崖、陵各县的学塾较多,或每村一间,或联...
53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节通过引用历史文献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分析,探讨了海南岛治黎的历史和当前的工作实况。文章指出,治黎工作的基础应建立在了解和尊重黎苗族群的基础之上,同时需要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制定有效的方案。
54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 类型: 正文
本节收录了多篇关于海南岛地区的诗歌作品,包括回风岭、黎村、峻岭回风等。这些作品中,有描绘自然景观的,也有对当地人民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描写。这些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海南岛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55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海南岛的考古发现,约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居民是从我国南方的越族发展而来,与“百越”中一支——“骆越”有着密切的关系。还讲述了海南岛的出土文物,是说明海南岛先民与大陆东南沿海古代居民有历史渊源的实物例证。
56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黎族在海南岛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刀耕火种”、养牛群、养狗、爱好刀枪、狩猎和捕鱼等。黎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本民族的个性和风俗习惯。
57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黎族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包括野外采集、狩猎、砍“山栏”、制陶器、纺织、编织和养牛群。他们以黄土为主要材料制作陶器,纺织品主要是木棉和野麻,采用“经纬交叉”方法织成棉布。黎族喜爱群体活动,部落生活进化缓慢,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存在一种叫...
58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介绍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包括采集、狩猎、砍山栏、制陶器、纺织、编织和养牛群。黎族祖先在生产活动中学会了制作器具捕捉鱼类和野生动物,采用了“刀砍火烧围栏”的耕作方法,制陶多用盘筑方法,纺织采用手工方式,养牛群则采用野牧方式。
59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介绍了黎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喜爱群体活动、热情待客、烤竹筒饭、住船形茅屋、家庭迁徙和夜游。黎族待客热情,请酒礼节繁琐,男女青年有夜游习俗,这些都是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60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黎家人民间山歌的汇编,歌颂了党的恩情、海南的山水、森林和生态,以及亚运会等盛事。其中,五指山峰和六连岭的描绘展现了热带雨林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呼吁人们留住青山绿水。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海南建省三年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