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河南省” 相关
共 156 条 5 / 11
6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造纸学会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的构成情况,包括薄型纸、纸板、涂布加工纸、亚硫酸盐法制浆、机械设备、新闻纸、碱回收以及碱法草浆等专业委员会。
6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介绍了位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多家造纸及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生活用纸、工业纸板、卫生巾、卫生纸、面巾纸、瓦楞纸、棉浆纸等各类纸品的生产,以及一些特殊工业用纸的生产。
63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纸的起源及其在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并追溯了书写纪事材料从结绳、文字画到象形文字的发展过程。结绳纪事是早期人类交流思想的方式之一,但其局限性促使人们发明图画和文字画来记录复杂事件。文字画逐渐演变为象形文字,进而形成汉字。同时,文章还...
64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蔡伦作为东汉中期的杰出宦官,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更在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总结并发展了西汉至东汉初期人造麻纸的技术经验,成功研制出优质麻纸,并扩大了原料来源,改进了造纸技术。此外,他更是造纸术的革新者和推广者,首次提出推...
65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桑皮纸、楮皮纸和藤纸的生产情况。
66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隋唐五代时期,造纸技术取得显著进步,皮纸、藤纸、竹纸等类型得以发展和兴起,原料来源增加,包括麻料、楮皮、桑皮、藤皮等多种野生植物纤维,竹纸制造也初露头角。同时,纸的产地遍布全国,社会用途广泛,不仅用于书写、书法、绘画,还应用于日常...
67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隋唐时期,全国统一促进了造纸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使得产纸区域迅速扩大,从业人员剧增。据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研究,主要造纸生产集中地分布于陕西、北京、山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浙江、安徽、江西、西藏及福建等1...
68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元时期,为提高纸张质量,纸坊普遍采用植物粘液作为纸药,如黄蜀葵、杨桃藤等,以提高纤维悬浮度和纸面润滑性。植物粘液具有优良特性,如纯白透明、四季可用、粘性大且易与纸料混合。其提取方法简单,使用时需控制好稠度。黄蜀葵在日本手工和纸抄...
69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印刷技术中刻雕版所用的板材选取问题。详细阐述了刻雕版用木材的技术要求,包括木材的硬度、纹理、分布和成本等方面。
70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述了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特别是其文字的发展历程。从成吉思汗时期开始,蒙古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对蒙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历史的演进,蒙古族文字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包括八思巴文的创制与废止。文章还探讨了蒙古族在元...
71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越南民族源自古代百越的一支,后迁移至越南北部。越南与中国在地理上紧密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秦朝统一六国后,向南扩张至岭南地区,包括越南的一部分。随后,南越国在越南地区建立,直到汉武帝时期被...
7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蔡伦以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为原料造纸,其中树肤主要为构皮,麻头及敝布为废旧麻料,鱼网则为废弃的旧鱼网。这些原料均易获取,经蔡伦巧妙加工后,成功制成纸张,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书写材料。
7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蔡伦造纸成功的关键在于以臼舂捣纸浆和采用适当的抄纸方法。他利用民间舂稻谷的经验,以臼捣浆使纤维交织成纸。抄纸时可能先用麻布帘,后改进为竹帘,但具体方法仍待考证。这些创新使蔡伦成功制造出纸张,为后世书写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朝造纸业昌盛,得益于朝廷重视、文人书法家推动、佛教兴盛及中外交通发达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造纸业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使唐朝成为造纸技术的巅峰时期。
75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五代十国造纸业因战乱无大作为,但南唐澄心堂纸闻名。北宋造纸业进入繁盛时期,技术进步显著,南宋印刷业发达,造纸业占重要地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