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纸原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581
颗粒名称: 一、造纸原料
分类号: TS7-092
页数: 4
页码: 50-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蔡伦以树肤、麻头、敝布及鱼网为原料造纸,其中树肤主要为构皮,麻头及敝布为废旧麻料,鱼网则为废弃的旧鱼网。这些原料均易获取,经蔡伦巧妙加工后,成功制成纸张,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书写材料。
关键词: 造纸术 造纸原料 蔡伦

内容

正史记载蔡伦以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四种原料造纸,有的文献称树肤为树皮或木皮,即韧皮类,而另外三种都是麻类,两者均为长纤维原料,并且当时均已被利用于纺织,已有剥沤等前加工的社会生产经验。
  (一)树肤
  韧皮类原料品种较多,但文献最早记载蔡伦所造的纸名穀纸,说明已用穀树皮造纸成功。
  穀树名称因各地而异,现代植物学定名为构树,学名Brous
  onetiapapyriferaVent。因为它又名楮树,后来造纸术传播各地后,许多文章称纸为“楮先生”或直称为楮。
  构皮全部位的纤维长度3—9毫米,一般为5—7.8毫米;宽度11.6—29.4微米,一般为14.7—26微米;长宽比为290倍,是造纸的好原料。构皮含木素14.32%,果胶9.46%,所以造纸的技术难度大。而大麻只含木素4.03%,果胶2%,比构皮容易脱胶。以技术难易与原料来源来推测,蔡伦应先用麻头及破布,而后才用鱼网与构皮。
  从《东观汉记》与《后汉书》之《蔡伦传》原文先提树皮以后才有穀纸之名称来分析,蔡伦有可能先用桑皮试制。因为秦汉时蚕丝纺织业已很普遍,《史记》记载“齐鲁千亩桑麻”则纬度气候相似之河南与陕南也有大量桑树养蚕,桑皮作为试制原,料取之较易,桑皮纤维长宽比为463倍,含木素8.74%,果胶8.84%;原料优于构皮而沤煮脱胶较易。但由于桑树用于养蚕,所以蔡伦转向寻找其他树皮,成功地制成穀纸。
  《洋县志备考》载:唐人曹邺曰,蔡公伦在龙亭“始以楮皮造纸,今洋人犹多能作纸,乃伦之遗业也。”现在洋县龙亭蔡伦墓东南方向的茅坝坎有构树湾之地名,本世纪50年代之前尚遍布构树,生长茂盛;建国后屡经砍伐造田,至1981年才最后泯灭。因此有可能蔡伦先以其他韧皮造纸成功,至封地后才利用当地资源攻破制造构皮纸之难关。
  (二)麻头及敝布
  麻头是废旧的绳头、麻絮和纺织、制造绳索的下脚料,敝布是旧衣破布,是麻原料经过纺织、衣着使用后的废品。陕西半坡、泉护村的遗址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表面有麻布印痕;春秋时期《诗经》上记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礼·内则》云:“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诗·曹风·蜉蝣》载:“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大量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说明古代种麻织布,麻布是民间主要衣着材料。《盐铁论》记载孔子的学生:“原宪、孔伋,当世被饥寒之患;颜回屡空于穷巷,当此之时,迫于窟穴,拘于缊袍。”缊袍是塞着乱麻的长袄。洛阳烧沟汉代墓中发掘出陶制的多层圆形贮仓的模型,上有“麻万石”字样,说明汉代麻原料数量很多,经沤制晒干后的半成品像粮食那样贮存起来,以备加工或出售。但古代用于织布、搓绳、编网的麻,实际是纤维束;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淮南子·氾论训》记载:“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即古代由人工劈绩捻纱,织成的麻布粗得像鱼网。
  在蔡伦之前用于纺织的麻主要是大麻与苎麻。大麻(Cannabissativs)韧皮约含70%纤维素,含木素4.03,果胶2%;单纤维长150—255毫米,强力约42克。苎麻(Boehmerianivea)含纤维素76.4—82.8%,含木素1.47—1.96%,果胶0.19—3.41%;单纤维长可达600毫米,强力可达52克。麻首先被选为造纸原料,因为它具有纤维长而韧、含木素果胶少的优点。
  (三)鱼网
  记载蔡伦用故鱼网造纸名网纸的文献最多;除正史外,有《董巴记》、《舆服志》、《荆州记》等。秦汉时渔业已很发达,开始课取渔业税。《淮南子》中有罛、罩、罾、〓、罟等不同类型鱼网的名称。《尔雅》中有罭、罛等记载。《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将“陈胜王”丹书置人所罾鱼腹中;《初字记》引《风俗通义》称罾为“树四木而张网于水”,即当时已有很大的鱼网。而且司马相如《上林赋》与东汉张衡的《西京赋》都描写过汉代皇室苑池中养鱼与以罭捕鱼。由于宫苑与社会上都有废弃的旧鱼网未能加以适当利用,所以蔡伦用其造纸。
  鱼网必须用捻紧的麻线制造,现代并且用动物脂血与植物油汁等浸泡或煮过以耐腐朽;用现代旧鱼网造纸,其脱胶、脱色、疏解打浆比破布、麻头难,所以文献记载蔡伦用鱼网造纸多强调其捣、剉之工序,并以网纸称之,古代鱼网是要经过加工处理,尚待论证,但有所区别于麻纸。
  鱼网、衣服、绳索中的麻料是以纤维束形态存在,这与丝、毛、棉等纺织品不同。鱼网与麻衣经长期使用中的日晒、汗渍、水浸、摩擦及洗涤时的揉搓、锤打等作用下。木素、果胶与耐水油脂等不断溶出与减少,使纤维束部分疏散断裂成单纤维或短纤维而呈糟朽现象。蔡伦以旧网、破布为原料,既不与纺织争新原料,社会上又有取之不竭的来源,并可省去沤麻等前加工,因而受到社会上的欢迎。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王刘安
相关人物
张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龙亭区
相关地名
洋县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半坡镇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淮南子·氾论训
相关作品
董巴记
相关作品
舆服志
相关作品
荆州记
相关作品
淮南子
相关作品
尔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