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刻雕版用的板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15
颗粒名称: 一 刻雕版用的板材
分类号: TS802
页数: 3
页码: 309-311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印刷技术中刻雕版所用的板材选取问题。详细阐述了刻雕版用木材的技术要求,包括木材的硬度、纹理、分布和成本等方面。
关键词: 印刷生产 原材料 板材

内容

在讨论中国传统印刷技术时,首先要从技术角度论述印刷生产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制雕版或木活字所用的木料、刷板用的墨和各种颜料、染料以及印刷品的物质载体纸。有了木料、着色剂和纸这三种主要原材料,才能通过一系列过程、运用各种工具最后生产出印刷品。古代对这些原材料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合要求的,不能用于印刷业生产中。
  先谈作印刷板或木活字的木材,多选取粗壮而挺拔的乔木,这样可以得到足够大的板面。木料的硬度要求适中,既易于下刀雕刻,又要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太软或太硬都不适宜。同时,木质宜细密均匀,纹理规则,没有或少有疤节。经刨平后,表面平滑,受墨性好。由于印刷业需要消耗大量雕版,所以制版用的树木还应当分布较广,能够充分供应,而且还不能过于昂贵,否则增加生产成本。显而易见,一些稀见的贵重树木,虽然品质良好,但因昂贵、难得,不适于在印刷中采用。考虑到所有这些技术经济条件后,古人通常选作制版或木活字的木材,为梓木(图8-1)、梨木和枣木等。
  看来梓木是广泛使用的板材,这从宋元以来刻本有关题记中,就可见到记载,宋以前也同样如此。例如宋乾道七年(1171)蔡梦弼的东塾刻本《史记集解索隐》卷二所附题记内称:“建谿蔡梦弼傅卿亲校刻梓于东塾。时乾道七[年]、月春王正、上日书。”①此题记年份为乾道七年正月初一日,即1171年2月7日,此处对月和日的写法有些独特。建谿即建溪,今福建建阳。因而此刻本用福建建阳的梓木制版,是毫无疑问的。淳祐十年(1224)江西上饶郡县刻本《朱文公订、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卷二有吕遇龙《跋》云:“遂从考质,锓梓学宫”,也以梓木刻版②。
  而金初1140~1178年间所刻《赵城藏》中《阿毗昙毗婆娑论》卷三十一有题记称,万泉县荆村杨昌等人施梨树五十棵供雕版之用。195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入藏北宋版画雕版二块,为河北巨鹿出土,其一为仕女像,板长59.1厘米、宽15.3厘米、厚2.3厘米;另一块为年画,人物较多,板长26.4厘米、宽13.8厘米、厚2.5厘米。这两块雕版均由枣木板材制成①。梓、梨、枣这三种树的木材在印刷业中用得如此普遍,于是“梓行”、“付梓”、“付之梨枣”等词便成了“出版”的同义语。不但过去在中国如此,在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朝鲜和越南也是如此。
  梓木为紫葳科落叶乔木梓(Catalpaovata),高达6米余(图8-1),分布在中国东北南部至长江流域,日本也有分布。梓木多栽培为行道树或遮荫树,生长较快。此树木质较硬,纹理直,耐朽,除广泛用于制雕版外,还用来制棺木,称为“梓器”,皇帝用的棺材叫“梓宫”。梨木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梨(Pyrussinensis),梨属(Pyrus)分为中国梨及西洋梨两大类,中国梨(Pyrussinensis)原产于中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成为中国重要果树之一,分布较广,有若干品种。枣木为鼠李科落叶乔木枣(Ziziphusvugaris),也是中国原产植物(图8-2),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最多,品种也不少。用梨、枣木制雕版或木活字,都合乎技术要求,而枣木比梨木更硬些,用于刻版画、木活字和有插图的书。其他有类似品质的落叶乔木亦可使用,如蔷薇科落叶乔木杏(Prunusarmeniaca),也原产中国,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各地分布最广。松木、杨木虽然分布广、价廉易得,但因木质轻软,不适于制印板或活字,而且松柏科乔木因含树脂,也不适于印刷。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植物资源选用适当木材,有时也偶有选用桑科的榕(Ficusmicrocarpa),有时则以非木材材料制成印板,如铜板,这都属于例外场合。过去用传统方法所制木雕版,传世和出土者很多,可从中知道其所用木材。德格藏族地区刊刻藏文书籍的雕版,是用桦木科落叶乔木红桦(Betulaalbo-sinensis)为板材的,此木软硬适中。我们在天津杨柳青和北京筹备中的印刷博物馆看到过大量过去用过的雕版,其板材为枣木、梨木等,较少看到梓木,看来这是南方刻版用的板材。活字除以木为原材料外,还用胶泥、金属和瓷土等,将在适当地方提及,此处着重讨论板材。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梦弼
相关人物
傅卿
相关人物
杨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历史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建阳区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上饶市
相关地名
郡县
相关地名
万泉县
相关地名
荆村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巨鹿县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