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012条
析出资源
1463条
图表
272条
人物
17条
机构
1条
事件
1020条
地名
9条
专题
229条

检索条件

与 “柏乡县” 相关
共 3012 条 27 / 201
39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定租制,地主放租时,事先与佃户约定租额,一般为倒三七(地主占七、佃户占三)、倒四六,多系实物地租,“秋五麦五”者较普遍,偶有“秋三麦二”者。佃户租地后,无论年景丰歉,除按约定租额缴租外,还要负担相应的税课(国税)。县内偶有货...
39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分组制,地主只出租土地,佃农耕种并负担种子、农具、牲口、粪肥等,收获后各得一半。多数地主不但如数收取主产品,而且还收取一半副产品,一些地主还强行增加其分配比例,高者可达八成。佃农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所得无几,被迫年复一年地过着...
39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雇工剥削,其中雇工制,差租制。
39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地主多采用此种雇佣形式。土地由地主经营,牲口、农具、种子粪肥等均由地主负担,雇工耕种,全部产品归地主所有。雇工按长工、月工、短工领取工钱。
39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时期,地主采取差租合一、转嫁负担的手段出租土地,雇工除缴纳约定的地租外,还要顶替地主当差出夫,加重了雇工的劳役之苦。胡上京一名柏乡县最大的地主,仅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当差出夫之劳役(折合小麦140石),全部转...
39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分货币、实物两种。货币借贷年利率低者3分,高者5分,借贷者多以仅有的土地或房屋作担保,故又叫“当租”,届时无力还钱,地主则以担保物抵顶。也有的采取利生息、息转本“驴打滚”的办法,加大剥削程度。另有一种“现扣利”借贷,借贷时先...
39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经济制度,包括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运动,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39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经济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运动,减轻了农民所受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增强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和凝聚力,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奠定了政治和组织上的基础。
39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1946年到1949年土地改革概况。
40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由私有制向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变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孤立、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合作经济,实现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
40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生产力获得解放。但是,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出现缺少人力、畜力和生产工具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农民处于重新失掉土地的边缘。因此,广大农民迫切要...
40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农业生产由若干户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劳力、农具、牲畜等方面进行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
40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初级农业合作社,初级社建有管理组织,一般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社长、副社长、委员,组成管理委员会,并设会计、出纳、保管等负责本社的生产、财务、分配。部分合作社还实行“包工计酬”生产责任制,组织和管理比互助组更加完善,受到农民的普...
40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完全取代了小农经济,劳动有组织,生产有计划,取消土地入股分红,土地全部入社,实行按劳分配。
40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手工业由个体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工商业由资本家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