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012条
析出资源
1463条
图表
272条
人物
17条
机构
1条
事件
1020条
地名
9条
专题
229条

检索条件

与 “柏乡县” 相关
共 3012 条 20 / 201
28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柏乡县10个乡(镇)共有姓氏261个,复姓2个,单姓人数排在前11位的是王、李、张、赵、刘、杨、魏、郭、贾、陈、郝。王姓人数最多,近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其次是李、张、赵、刘,人数均在万人以上,...
28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居民生活两方面:农村居民生活和城镇居民生活。
28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以盛产粮食而著称,古来素有“槐阳福镇”之美誉。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只有少数地主阶级和上层人士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和地主阶级的盘剥巧夺,加上生产条件落后,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于贫困与死亡...
289
衣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解放前农村居民的衣着情况。
290
饮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解放前农民居民的饮食情况。
291
居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解放前农村居民的居住情况。
292
用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解放前农村居民的用具情况。
293
医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柏乡县解放前农村居民的医疗情况。
29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除少量旧政权职员生活水平高于农民家庭外,因工商业不发达,为数极少的工人及店员多为贫苦农家子弟,其生活水平却低于一般农民家庭,生活极其困苦。手工业作坊主及商贾多为农村地主,富有大户,不在职工之列,其生活水平与旧政权当权者不分伯仲。
29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历史上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但信仰的人数都不多。其中天主教与其它教相比教徒人数较多。
29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天主教在柏乡县得到很快发展。1945年柏乡县解放后,外国神职人员先后撤离县境,传教活动即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主教会通过开展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反对外来宗教势力的干扰破坏,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持走自办、自传、自养的“三自”道路。中共...
29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基督教于1922年10月12日由挪威人费瑞德传入柏乡县并组立教会,后靠挪威信徒捐资和劳动所得在柏乡县城内东街建教堂一处,即“柏乡县神召会富音堂”,房屋30余间,占地1.5亩。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时柏乡有基督教徒数百人。
29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公元250年佛教传入柏乡县,到公元600年达到极盛,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以后逐渐衰落。中华民国初年,许多佛寺被拆毁或被学校所占。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时柏乡僧道仅有10人。解放后,境内仅东西路村有庙观1个,道士1人,其他年轻的僧尼全部...
29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年间县内没有伊斯兰教信仰者。建国后,随回民的迁入,境内始有伊斯兰教的信奉者,人数时有变化。
30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之地民情纯厚,安土重迁,以农为本;重求学,轻工商;求温饱,不思豪富。1945年柏乡解放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饱尝贫穷之苦的柏乡人民破除封建保守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形成了以勤劳致富、遵纪守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