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光地” 相关
共 42 条 3 / 3
31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论述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于闽学在清代学术风向转变和台湾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性的观点。文章指出,梁启超认为清学是对明朝心学的一大反动,而闽学作为以朱子思想为代表的学派,在清代得到了官方的推崇和宣传。文章分析了闽学在台湾的传...
32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朱子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文章指出,朱子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既控制着庙堂之上的思想倾向,也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当中。同时,由于朱子对理学的义理阐发得尽其精微,朱门后学对朱子理学的新发展微乎其微,主要在阐释朱子对《四书》学...
33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讨论了朱子学派在朱子去世后的延续和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朱子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他们对朱子学说的阐释。文章指出,朱子学派在后继弟子的努力下,对朱子关于《四书》、《五经》、小学和理学等方面的著述进行解读和发展,为后来的朱子学传承打下了基础。
34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研究了朱子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与官方地位。文章指出,元朝将朱子学定为官学,明清统治者通过整理、编纂朱子学的经传、集注等著作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然而,随着政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朱子学逐渐退出主流意识形态。
35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着重介绍了朱熹及其闽学在福建地区的影响,探讨了福建地区的文化性格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并详细阐述了闽学对福建文化的深远影响,包括对宗教信仰、家族制度、礼仪习俗、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36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研究了福建地区在两个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进步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影响和贡献。
37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 类型: 正文
本文讨论了朱熹的书法作品《赠门人诗册》的真实性,并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尽管该诗册在预展时离奇被盗,后又失而复得,具有传奇色彩,但它的真实性仍然受到严重质疑。
38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时代:
李光墺,字广卿,李光地之弟,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充《一统志》《八旗人物志》纂修官。后提督山东学政,奏请《春秋》四传宜并习,不宜独宗胡《传》;四氏学宜遍习,不得专习《毛诗》,均得旨允行。寻擢国子监司业,充三礼馆纂...
39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时代:
李光型,字仪卿,李光地从弟,雍正十一年(1733)以理学荐,特赐进士,授彰德府同知。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寻擢刑部主事,充三礼馆律吕纂修官。著有《易通正》《洪范解》《诗六义说》《文王世子解》《天问解》等。二人还合著有《二李经说》...
40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时代:
李清植,字立侯,号穆亭,李光地三子钟佐子。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雍正八年(1730),补右春坊中允,寻迁侍讲学士,提督浙江学政。乾隆七年(1742),奉旨分纂《仪礼》。次年,迁右庶子,擢詹事府詹事,充三礼馆副总裁,...
41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 时代:
李清馥,字根侯,安溪人,康熙朝名儒名相李光地之孙,以荫授兵部员外郎,官至治中、大名、广平知府等,所著《闽中理学渊源考》即撰写于广平知府任上。
4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文化事件
2020年10月28日—29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华朱子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朱子思想诠释、朱子与宋代理学、朱子与明清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