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景德镇” 相关
共 2544 条 47 / 170
691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宾馆,可称得上是一座具有瓷都特色的宾馆。 其特色之一,是楼房建筑,特别是新楼,其特色之二,是这里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凡是适宜于用瓷质的,均用上了瓷质品。其特色之三,是这座宾馆对外经销各类高、中、低档的景德镇名瓷,任凭中外游客选购。
692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坐落在江西省会所在地的南昌瓷器商店,位于这座英雄城胜利路南段。是一家经营景德镇名瓷为主的大型瓷器商店。这与它兼营省外名瓷相比,无疑突出了景德镇名瓷之美。
693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它位于我市鹅湖区寿安乡朱溪村附近,与南市街古瓷窑遗址连成一片,已成为不少来我市的中外考古学者和游客的必到之处。有青白、影青、青花等品类繁多的瓷器,装烧有支钉叠烧、匣钵仰烧和支圈复烧等形式。是优质影青瓷的主要堆积场地。
694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陶瓷》在加强陶瓷专业指导的同时,力求专而有杂,杂中有专,寓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大力宣传景德镇。杂志的宣传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体裁多样,使人清新悦目,领略瓷都日新月异发展的风采!
695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浮梁县志》的所谓原称“新平”的景德镇“冶陶,始于汉世”之说。这种收获是来自当今考古人员的发现和断定,表明瓷都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为瓷都的科学研究及其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这面历史的镜子是有利于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各方面人士掌...
696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陶瓷教育史略》增篇 它是与自古以来的景德镇盛产陶瓷密切相关的,更是为陶瓷生产和科研服务的。
697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正文
瓷都亦是有基础的,其产品质量正在向中高档迈进,逐步扩大氧化铅纺织瓷生产,并将形成棉纺、丝纺、化纤纺瓷件与木雕纺织器材相配套的系列产品。 从建筑卫生瓷生产看来,其最大优势莫过于釉面砖生产。一个新型陶瓷材料工业必将在瓷都崛起。
698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原称新平镇,始于东晋末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产瓷器闻名天下,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本地,析置景德镇市。1953年景德镇市为省直辖市,1960年浮梁县制撤销,浮梁区域划属景德镇市。19...
699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在江西的东北部,距省会南昌市252公里(指公路里程,铁路则为300公里),位于东经116°57`至117°42`,北纬28°44`至29°56`。处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居赣、,浙、皖三省交界处。西北与安徽省东至...
700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域内行政区划分为四级:市;县(区);镇(乡、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701
分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景德镇市各个工业经济发展建设。
702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在解放前的近百年中,由于长期受内忧外患的影响,生产逐渐衰落。抗日战争前,全市年产瓷器曾达19954万件,战时下降为300万件,1947年仅产2万件,到解放前夕已奄奄一息了。
703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的电子工业是六十年代中后期创建起来的。前十年是艰苦的创业时期,当时为了战备,工厂大都建在山区,厂房分散,交通不便。“文化大革命”十年,电子工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到1976年,电子工业系统总产值为2437.9万元,利润仅有892.5万...
704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金融活动始于清朝光绪年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曾经活跃一时的典当、票号、钱庄等因故歇业,或自行关闭,只有为数极少的几家银行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计。到了解放前夕,金融业处于极度混乱的境地,物价飞涨、黑市猖獗、金元券崩溃、国...
705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来,景德镇逐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货源供应充裕,业务成交活跃,对外资信可靠,通讯设备先进,仓储运输便利的陶瓷出口体系。从成交到出运,管理体系严密;从收购、包装、仓储到推销,组织体系完整。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十年改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