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瓷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69
颗粒名称: 一、陶瓷工业
分类号: TQ174
页数: 8
页码: 37-44
摘要: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在解放前的近百年中,由于长期受内忧外患的影响,生产逐渐衰落。抗日战争前,全市年产瓷器曾达19954万件,战时下降为300万件,1947年仅产2万件,到解放前夕已奄奄一息了。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工业

内容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在解放前的近百年中,由于长期受内忧外患的影响,生产逐渐衰落。抗日战争前,全市年产瓷器曾达19954万件,战时下降为300万件,1947年仅产2万件,到解放前夕已奄奄一息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陶瓷工业开始复苏。到1956年,全市2491家大大小小的私营陶瓷厂、户,逐步组成19个公私合营厂,16个制瓷社,15个画瓷社,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1958年以后,又将组织起来的厂、社,合并为九个大型地方国营瓷厂,加上解放后新建的国营建国瓷厂,共为十大瓷厂。
  十年内乱时期,“四人帮一一伙借口“瓷器不能打仗”,拆散和撤销的十几个瓷厂及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并强迫500余名职工改行,使陶瓷工业遭到严重损失,仅1976年一年,亏损额竞达1298万元之多。
  粉碎“四人帮一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治了“文革一创伤,坚持改革开放,大大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到1988年,陶瓷工业总产值达30412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35.4倍;出口瓷产量11262万件,比1949年增长了46.9倍;出口创汇额为3002万美元,比1949年增长了149倍;盈利为3898万元,比1950年增长了299倍。
   四十年中,景德镇陶瓷工业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一)陶瓷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景德镇陶瓷工业,过去一直是依赖手工作坊,各自经营,因而生产水平极其低下。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配套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
  (1)原料矿山基地建设。解放初,原料开采加工零星分散,产量少,品种不齐全,质量不稳定,供应不及时。建国后,陆续建成和改造了许多新、。老矿区,使陶瓷原料基地建设不断发展。1985年,在原瓷石矿基础上成立了原料总厂,对各地矿山和地质队在业务上实行统一领导,形成原料专业化产销联合体。总厂下属矿山有余干瓷石矿,年产瓷土近万吨;抚州瓷土矿,年产高岭土5000吨;大洲瓷土矿,年产高岭土近万吨;陈弯瓷土矿,年产瓷土2万吨。总厂本身还有四个矿区,即:三宝蓬矿区、浮东矿区、宁村矿区和新矿矿区。此外,还有星子、贵溪、祁门、乐平、余江等一些横向联系的业务矿区。由上述矿山组成的原料供给矿点,已形成了品种齐全、采掘加工配套的陶瓷原料生产基地。
  (2)辅助材料生产、供应。陶瓷生产除原料外,还需要燃料和金水、花纸、颜料、石膏、匣钵、耐火砖、包装材料等多种辅助材料。四十年中,我们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可靠、供给有余的辅助材料生产、供应的企业。市瓷用化工厂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已能生产磨光金水、亮白金水、移花膜贴花纸和各种颜料,品种不仅能完全满足景德镇陶瓷生产需要,并且面向全国、争取出口。市陶瓷窑具厂生产的各种匣钵,不仅能满足各瓷厂需要,并且销售到闽、浙、鄂、蜀等7省62个产瓷地区。市耐火材料厂生产的粘土质高铝质耐火砖、铬渣砖、董青石泡沫砖、煤压轻质砖、高铝轻质砖等500多种耐火材料,不仅保证了景瓷生产的需要,并远销蜀、滇、苏、浙等10多个省市,500多个厂家。石膏模具厂的产品不仅能确保各瓷厂需要,并供应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景德镇的烧瓷燃料也不断改变,从使用松柴到60年代改用烧煤,70年代改为烧油,80年代又正在改用烧气。这标志着我市陶瓷工业在燃料结构方面已步人世界先进行列。
  (3)陶瓷机械和窑炉设备制造、安装。解放初期,景德镇陶瓷机械生产处于空白,现有的市陶瓷机械厂是解放后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该厂坚持改革,大胆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由原来生产5、6个老产品发展到60多个品种。主要有球磨机、隔膜泵、磁选机、压滤机一真空练泥机、磨擦压砖机、滚压成型机、液压成型机等,年产量1000余台、3000余吨。产品除满足景市陶瓷工业外,并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400多家用户。
  目前,我市陶瓷工业行业已拥有一支雄厚的窑炉建筑安装技术队伍。这个队伍由原来建造、修铺柴窑,发展到设计、定型、建造各种类型的窑炉。
  (4)内销和出口配套的陶瓷销售机构。解放后建立起来的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分别从事景德镇陶瓷内、外销售。内销有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辐射力强的销售网络,外销亦可以自营出口,销往世界各地。此外,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经销部,1985年以来,出口销售贸易已进入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在深圳等7个开放城市设立了陶瓷联营分公司。
  (5)陶瓷科研、文教事业。解放初,景德镇只有一所设备简陋,人数不多的陶瓷专科学校。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科研方面现有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市陶瓷设计院;教育方面有陶瓷学院、陶瓷职工大学、陶瓷中等专业学校、陶瓷技工学校;文化方面有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瓷厂;此外还办有《中国陶瓷》、《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等杂志。所有这些,都对陶瓷工业的发展和陶瓷科技、管理干部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生产各种陶瓷的大、中、小型企业。全市1000’人以上的国营瓷厂,有生产日用陶瓷的人民瓷厂、东风瓷厂、艺术瓷厂、新华瓷厂、红旗瓷厂、景兴瓷厂、光明瓷厂、建国瓷厂、为民瓷·厂、宇宙瓷厂、红星瓷厂、华风瓷厂和生产电瓷的电瓷电器公司,生产建筑用瓷的·景德镇陶瓷厂,共14个瓷厂。1000人以上的大集体瓷厂有红光瓷厂、曙光瓷厂、雕塑瓷厂、新风瓷厂,共四个瓷厂:还有22个大、小集体的中小型瓷厂。此外还有县、区、乡、村联办企业、厂户共500余家。
  由上述六个方面构成的景德镇陶瓷工业生产体系,共有生产瓷厂和为瓷业服务的单位588个,职工73610人。其中:省陶瓷工业公司所属单位62个,职工47871人;建工部门所属单位7个,职工5531人;机械工业部门所属单位6个,职工3603人;县、区:乡、村所属单位513个,职工12500人;部、省、市属单位8个,职工4105人。为陶瓷工业服务的单位、除部、省陶研所、陶院、瓷校和焦化煤气厂: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瓷厂7个单位外,全由省陶瓷工业公司所属。产品专业分工:日用瓷生产,以省陶瓷工业公司所属瓷厂为主;电瓷、建筑瓷生产以机械、建工部门所属瓷厂为主;彩绘和日用瓷生产的拾遗补缺,以县区乡村所属厂、户为主。
   在一个产瓷区中,陶瓷生产和为其服务的工业门类如此齐全,配套如此完整,专业分工如此明细,目前在国内外产瓷区中还是独树一帜的。
   (二)传统生产工艺得到改造
  长期以来,景德镇陶瓷“集全国名窑之大成,汇各地特技之精华,”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传统精湛工艺,但景瓷生产过去大多数是个体经营,手工操作,因而生产效率很低。建国后,景瓷生产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四十年中共投资20935万元,。其中后十年投资15815万元,是前三十年的三倍。目前,景瓷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全行业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1)原料开采、加工、精制技术不断发展。景德镇陶瓷原料矿山的开采和加工,四十年来面貌大为改观。现在矿山开采与原料加工,已逐步使用电力、走上了机械化道路。瓷石的井下采掘,运输和排水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地面加工的主要方式是雷蒙粉碎工艺。高岭土矿有的用机械采矿,有的用水力采矿,原矿经水波分级,水力旋流精选,大部分产品采用现代化测试手段进行控制和检验,瓷土质量大幅度提高,目前,正朝着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方向迈进。
  陶瓷原料精制按工艺流程经过搅拌池、双缸隔膜泵、振动筛、吸铁器、‘榨泥机、练泥机、球磨机群等一系列机械操作,便可为产品成型提供高质量的原料。近几年,为了发展高档出口瓷,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红星瓷厂等企业的原料精制技术,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改进,引进了部分国外先进设备,采用高频率振动筛,磁感应强度达一万高斯以上的吸铁器,不锈钢练泥机,铝合金榨泥片,铜质或玻璃钢质泥浆管道,实行多次过筛,多次除铁,大大地提高了泥釉料的纯度。这种工艺,已达到了国内外同行业水平。
  (2)成型工艺日益进步。陶瓷成型,以前全部是手工操作,自然干燥。从1954年开始,逐步使用电力、机械和较先进的干燥设备,这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效。由于成型方法的变革,过去一些难以生产的品种,如十寸以上的平盘,尺二以上的鱼盘,旋纹器皿和异形产品等都可以生产。现在除了特种工艺瓷器外,基本上是机械化、连续化生产。成型过程中的坯体干燥工艺,现在也普遍采用,蒸式烘房和链式干燥机。到1985年全市各大瓷厂共建造了36条链式作业线,56组蒸汽烘房,从根本上改变了“干燥靠太阳”的落后状态。
   (3)窑炉烧炼达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景德镇传统烧瓷窑炉,是以松柴和杂柴为燃料,从1953-1956年,第一座倒焰煤窑在宇宙瓷厂试验成功,这是窑炉变革的第一步。1956年,景德镇组织技术力量,参照隧道窑的烧成曲线和工艺,自行设计了第一条隧道窑,于1967年在光明瓷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景德镇窑炉从间歇式的倒焰煤窑向连续化隧道煤窑发展,这是窑炉变革的第二步。1976年随着我国供油情况的好转,隧道窑又向烧油的方向发展,这是窑炉变革的第三步。1978年开始筹建、1985年试产的景德镇华风瓷厂,是采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隧道窑,用煤气烧青花瓷,获得成功。这是窑炉变革的第四步。至此,景德镇陶瓷窑炉烧炼技术已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
   (三)传统产品不断更新
  景德镇陶瓷向以“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造型多样一而著称于世。其传统产品很多,主要有青花、玲珑、颜色釉、粉彩、薄胎和雕塑瓷等。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景瓷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使传统名瓷有了很大发展。
  (1)青花瓷。青花瓷是釉下的彩绘装饰,其特点是不褪色、不含铅、美观耐用。这种彩绘装饰,自古以来,备受国内外人们珍爱。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青花瓷生产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地增加。主要产品有碗、盘、杯、碟、壶、坛、罐、钵、盂、匙,还有大瓶、缸等,共有200多个品种。质量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并且能将单件瓷器组配成套,如烟具、茶具、酒具、餐具、饭具等,件数不一,少2-3件,多的达.200件以上,装饰画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十分丰富。由于瓷质、画面、釉色、料色等各方面的提高,青花瓷大放异彩。1979年以来,人民瓷厂的青花梧桐餐具,连获国家金质奖二次,1984年又在三个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国际金质奖章。为祖国为瓷都增添了新的时代光辉,青花瓷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国内各大城市。(2)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瓷,是采用青花和缕空两种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瓷器。以前,生产数量极少。建国以后,产量仍然不大,品种也只有10余个。1979年以后,光明、红光两家大型玲珑瓷生产的专业厂,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大力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上高档、上大件、上配套、上青花玲珑瓷。现在年产量达4000余万件,品种除碗、盘、杯、碟、花瓶、台灯等等以外;还有各式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饭具等配套瓷,共有260多个品种,新创作的缕空装饰画面共有700余种。其图案清新简洁、和谐有致,玲珑釉色和彩绘装饰,已由单一的青色发展为淡雅的红、黄、绿、蓝等多种颜色,名为彩色玲珑。由于制作技术的进步,1981年光明瓷厂、红光瓷厂生产的青花玲珑瓷获国家金奖。1986年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瓷,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又获国际金质奖章,产品远销美国、法国、科威特、马来西亚和港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3)颜色釉瓷。颜色釉是在釉中渗人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制成的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经高温或低温烧成。过去许多传统的名贵品种早已失传。建国后,50年代组建了专业瓷厂——建国瓷厂。以后又与中德技术合作,恢复了19种名贵品种,如龙泉,豆青、钧红、祭红、郎岳红、乌金釉、孔雀绿、绿云片、粉青等。建国10周年时,又恢复了三阳开泰、窑变花釉、钧红、花釉、梅子青、珐翠、珐蓝等28种高温色釉和矾红、鱼子黄、瓜皮绿、浅蓝、翡翠等20余种低温色釉。80年代以后继续恢复并创新了凤凰衣釉、羽毛花釉、雨丝花釉等70余种,其中羽毛花釉曾在全国26省陶瓷评选会上获一等奖,现在共有品种136个,这样繁多的品种在陶瓷历史记载上是没有过的。颜色釉瓷曾在1979年获国家银质奖章,产品声誉极高,畅销国内各地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人士欢迎,被誉为稀世国宝。
  (4)粉彩瓷。粉彩是釉上装饰,即在烧成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建国后,粉彩瓷有很大发展,主题画面不断创新、彩绘技巧日益进步,产品品种不断增多。除生产古色古香的花瓶、大缸、花钵等陈设瓷外,并发展了新颖、别致的成套中、西餐具和大型壁画。粉彩瓷的铅、镉溶出均达到甚至低于国际标准。由于上述进步,粉彩瓷大放光辉。粉彩瓷专业厂——艺术瓷厂,1980年生产的粉彩瓷获国家金质奖章,1986年生产的粉彩瓷板画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粉彩瓷市场广阔,畅销国内各地和世界120多个国家、地区。
  (5)薄胎瓷。薄胎瓷俗称蛋壳瓷,它薄如蝉翼,轻若浮云。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年来,薄胎瓷的发展很快,品种越来越多,共有150多个。最大的有60公分口径的薄胎碗和300件以上的薄胎瓶,500件以上的薄胎皮灯。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1983年艺术瓷厂生产的薄胎瓷获国家银质奖。
  (6)雕塑瓷。雕塑瓷更是种类繁多,技法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常见的有36个系列,340多个品种,仅观音一项就有75种之多,如滴水观音曾拍过电视,轰动过各地。其他,如福禄寿三星,以前只能生产一尺左右的产品,现在能生产高达60寸的大型产品。1982年雕塑瓷厂生产的梁山好汉,这108尊人物雕塑,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深受国内外赞扬。由于雕塑技艺不断提高,景德镇雕塑瓷厂生产的人物瓷雕,于1988年获国家金质奖章。
   (四)科技、教育蓬勃发展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景德镇已普遍建立了为生产服务的科研机构和多层次多形式的陶瓷专业教育网络。现在景德镇不仅是全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并且还是全国陶瓷科研、设计和教育的,中心。
  (1)陶瓷教育突飞猛进。从50年代中期开始,景德镇陶瓷系统在扫盲基础上,迅速开展了对职工的文化技术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工全员培训得到恢复,并取得迅速发展。到1985年,通过五次大规模考试,全系统一万余名青工已基本上达到了初中文化和初级技工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接着开展了中级技术教育。
  在陶瓷专业正规化教育方面,50年代陆续创办了景德镇陶瓷美术学校、景德镇陶瓷技工学校和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陶瓷科。1958年,在上述三校基础上,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
  1978年底,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创办了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这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轻工职教高等学校。全校设有陶瓷机械、陶瓷工艺、陶瓷热工+、陶瓷美术设计、工业企业管理、党政干部专修、文书秘书等.12个专业,学生达722人、21个教学班。该校从1984年开始,受轻工部委托,面向全国招生、为全国十三个省、自治区代培代训学生,为全国陶瓷工业作出了贡献。该校还附设了电大、党校、业大的教学班、为各类大学进行教育。现在这所大学,已成为陶瓷系统职工教育和干部培训的中心。
  1979年,恢复了景德镇陶瓷学校,这是一所隶属于省轻工业厅的面向全省招生、兼顾全国需要的工科类的中等专业学校。全校设有陶瓷工艺、轻工企业管理、陶瓷热工、陶瓷装饰材料四个专业,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0人。该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分布在省内和全国12个省、自治区陶瓷行业,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技术骨干或领导骨干。
  除上述大、中专院校以外,市劳动部门还创办了陶瓷技工学校,这是一所为陶瓷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现代工人的中级技术学校,在校学生500余人。
  今天,景德镇的陶瓷专业教育,以陶院、职大、瓷校、技校为主体,再加上各厂所办的职工业余文化技术学校,构成了一个配套完整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这在全国各大产瓷区中是富有特色的。由于陶瓷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所属单位的科技管理专业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1979年,全系统初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共有146人,到1988年增加到1406人,增长了9.3倍。
  (2)科研事业迅速发展。景德镇陶瓷科研事业,建国初几乎是一张白纸。1952年组织了金水、花纸和坯釉研究组,1954年8月成立了景德镇陶瓷试验研究所。“文革一期间该所被迫撤销,1972年恢复,1978年以后,由轻工部收回管理,改名为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这个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日用陶瓷的科研机构。1978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中心实验所和陶瓷美术研究所。1985年5月,这两个单位加上玉风瓷厂合并组成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不久划归省轻工业厅主管.。
  1978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创办了景德镇陶瓷设计院,这是全国唯一的陶瓷专业设计院。能承担大、中型的陶瓷工艺、窑炉、设备及土建等工程项目的设计。现有职工1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3人,十年来共完成设计项目390个,其中一项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三项获省优秀工程设计奖,七项获市优秀工程设计奖。
  除上述陶瓷研究设计单位以外,省陶瓷工业公司还没有科技情报站、陶瓷馆、陶瓷杂志编辑部、对陶瓷生产、设计和古今代陶瓷陈列探讨研究、交流。此外,还有一些群众性的学术研究团体,如古陶瓷学会景德镇分会、硅酸盐学会、陶瓷史研究会、窑炉学会和美协等。
   各厂矿也普遍地建立了科研机构,人民瓷厂设有青花研究所,光明瓷厂设有青花玲珑研究所等。
   由上述机构组成的网络,在景德镇陶瓷行业中,已形成了_个纵横交错、紧密联系生产的教育科研体系。
  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1978年以来,景德镇陶瓷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41项,全国陶瓷美术设计奖17项,全国旅游产品奖三项,冶金部科技成果奖l项,轻工业部科技成果奖19项,江西省科技成果奖65项;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6项,江西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三项,江西省经委技术改进奖14项,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还获国家稀土应用先进单位称号。此外,还有市科技奖112项,公司所组织的三次“百花奖一评比中获新产品、新品形、新画面奖的有500多项。
   (五)对外经济联系逐步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瓷器随着国内贸.易网点的扩大和国外贸易的发展,内外销售市场日益扩大: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景德镇瓷器销售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过去外销靠上海、广州口岸,80年代已被批准由江西陶瓷出口公司承担自营直接出口。过去出口产品,主要是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现在初步扩大到日本和欧美市场,发展到124个国家和地区。
  1980年以来,省陶瓷工业公司先后组织名优陶瓷产品到香港、日本、美国、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斯里兰卡等5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销,深受国外人士欢迎。与此同时,还先后组织了253人次到美、英、法、西德、加拿大、泰国、日本等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对各国的陶瓷销售市场等情况,有了较充分的了解。
  1982年以来,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在国内先后与北京、上海、深圳、珠海、成都、南京、汕头、厦门等地联营设立销售网点,并在厦门由10家瓷厂集资开办了厦门景德镇瓷器公司。与北京市日用杂品公司联营的北京景德镇瓷器联营公司。近几年来赢利年年超过百万元。省陶瓷工业公司还与新疆玛纳斯和省内黎川、余干等地合资办工厂。并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1988年公司已同泰国签订了合同,设立江西艺术瓷责任有限公司。景德镇各生产瓷厂还自行挂钩与大中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著名旅游胜地的公司、商店联营设立商店或陶瓷专柜,以扩大景德镇瓷器在各地的声誉和影响。
  景德镇陶瓷工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华东工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国家建材局咸阳陶瓷研究所、航天部第四设计院、西北工业建材设计院等教育、科研设计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联合、共同I~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对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六)未来发展战略目标
  景德镇陶瓷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总体上是以日用瓷为主体、以工业用瓷和建筑用瓷为两翼。到2000年总产值将达到10个亿,其中日用陶瓷6.5亿,建筑陶瓷1.5亿,电瓷l亿,工业与技术陶瓷1亿。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景德镇陶瓷工业必须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工业技术改造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1)改革陶瓷工业管理体制。要将主管陶瓷工业生产的行政部门转变为经济实体成为企业集团,使其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真正具备企业法人代表资格。同时要加强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宏观控制,打破行业界限,发展专业化分工合作、合资经营、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在企业内部,则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和继续贯彻党、政、工三个方面工作条例。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走以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的路子,有计划的进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传统技艺是振兴景德镇陶瓷的关键。今后技术改造的重点;一是优质名牌产品和主要出口产品生产的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二是基础工业,优先解决原、燃材料如瓷土、瓷用颜料、金水、石膏、窑具等方面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问题。三是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仿制和创新。
  (3)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今后十二年内除陶院、职大、业大、函大将继续努力,培养出更多的陶瓷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外,工人队伍也要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到1990年以后,要使中级技术工人人数达到技工总数的50%以上。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青花瓷
相关专题
青花玲珑瓷
相关专题
颜色釉瓷
相关专题
粉彩瓷
相关专题
薄胎瓷
相关专题
雕塑瓷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