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意识与我们的未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20
颗粒名称: “瓷都意识与我们的未来”
分类号: G127.56
页数: 5
页码: 205—209
摘要: 瓷都亦是有基础的,其产品质量正在向中高档迈进,逐步扩大氧化铅纺织瓷生产,并将形成棉纺、丝纺、化纤纺瓷件与木雕纺织器材相配套的系列产品。 从建筑卫生瓷生产看来,其最大优势莫过于釉面砖生产。一个新型陶瓷材料工业必将在瓷都崛起。
关键词: 景德镇 瓷都 文化发展

内容

本文是一篇应征的命题文,题目是《瓷都意识与我们的未,来》。
   看来,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瓷都意识”?它又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这个哲学的观点来讲,“瓷都意识”是人们对瓷都的反映,是瓷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如果有人问我:你对“瓷都”有何看法?那么,我的回答是: 从字义上讲,“瓷”是“陶之坚致者”;而“都”原为上古行政区划名,“小日邑、大日都”,又指“美也”,“盛也”,“总也”,“汇集也”。 由此可见,“瓷都”实属我国物产之都,是指我国最大的盛产精美瓷器的地方。
   我在《瓷国及其高峰》——书中提到,我国制瓷史上的鼎盛时期及其中心,在隋、唐、五代时,出现在浙江的越窑和河北的邢窑之中,并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如果说,当时的越窑是南方的制瓷之中心的话,那么,到了北宋,则出现在官、柴、汝、钧等窑所在地的河南和定、磁等窑所在地的河北。由于河南盛于河北,河南一跃成为全国制瓷之中心。进入南宋,原为南方制瓷之中心的越窑所在地的浙江取代河南,成为全国制瓷之中心。但是,在这之前,均未见有号称“瓷都”之记载。直到明代,景德镇成为我国制瓷史上的“高峰”,才赢得了“瓷都”的桂冠,并被载入《中国陶瓷史》。 到了本世纪60年代初,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到景德镇,由于历史上曾一度称景德镇为“昌南”,所以,他在诗中写到:“昌南自昔号瓷都”;而伟大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在《访问景德镇》——诗中,则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这一名句。 当然,现今号称“瓷都”的我国产瓷区很多,有人曾以《全国瓷都知多少》为题撰写文章发表在《南昌晚报》上,不过,那都属于我国区域性的“瓷都”;例如唐山就被人们号称为北方之“瓷都”,但是,真正被我国乃至被世界称之为“瓷都”的仍然是景德镇。 现在的问题是,当今世界技术突飞猛进,制瓷工业面临着新技术和国际市场的严重挑战。这就包括瓷都的地位亦在经受严重的挑战。 其实,这种挑战,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就已开始,那时,在外国洋瓷倾销的袭击下,瓷都市场日见减退,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景德镇细瓷出口与最旺之年相比,就减去了一半,多被日本瓷器所挤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迎来了振兴瓷都的曙光,特别是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名瓷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最为畅销,并打进了欧美市场。但是,当今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陶瓷进口国,年进口量约达世界进口额的1/3,其中,艺术瓷占48%,日用细瓷占23%,而瓷都除日用餐具有极微量出口美国外,其它均为空白。
  从出口瓷的国际售价看来,虽然瓷都高于全国陶瓷换汇水平,但是,与日本、西德、美国相比,又有差距,究其原因,是由于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所限,致使名瓷产品出现斑点、落碴、变型和色调不匀等毛病,长期影响产品质量和出口创汇,这可能就是瓷都落后的症结所在。当然,这仅仅是就日用瓷而言,还有工业用瓷,建筑卫生瓷,新型陶瓷材料等生产,更有待开发。不过,作为当今瓷都意识来讲,它不是一个单纯发展制瓷工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改变了单一制瓷工业结构,形成以制瓷为主的,包括电子、机械、采掘、建材、医药、轻化、电力等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工业体系。更确切些说,它已形成以制瓷为主的多种工业和综合性大农业的发展基础,是一个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正在迅速发展的我国最大的制瓷工业基地和江西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这也许就是瓷都振兴的希望之光的方向所在。当代瓷都人都应该树立这样全新的“瓷都意识”为振兴瓷都作贡献。 至于我们的未来,是与瓷都的兴衰分不开的。这也可以说,瓷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的未来。 从瓷都的国土资源看来,尽管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其潜力仍然很大,尤其是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面广,配套组合较好,而又相对集中,其中,仍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瓷用原燃料,仅已探明的含高岭土和硬质瓷石在内的瓷土,其储藏量,能满足现有制瓷企业使用三百年以上,陶土、耐火粘土的潜在价值和开发前景就更可观,瓷用燃料,从用柴过渡到用煤,从用煤过渡到用油,从用油过渡到用气,预计到2000年前,有可能实现烧瓷煤气化。而煤炭资源则居全省七大矿产资源之一,为江西三大煤炭产地之一,又占全省储量的1/5。在全省占居优势的,还有锰、黄金、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海泡石,属国内首次发现。现在的瓷都,开始进入一个“瓷业盛、百业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它正在以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良好的建设条件,不断完善以制瓷为主体,陶瓷、电子、机械、化工、能源、建材为骨干的轻重工业,城乡工业,部省市属工业,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协调发展工业体系。 从制瓷工业的发展看来,到本世纪末,瓷都将成为我国大陶瓷工业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所谓“大陶瓷工业”,它应包括日用瓷、工业用瓷、建筑卫生用瓷和新型陶瓷材料等。而日用瓷,又应包括传统瓷、新花瓷、工艺美术陈设瓷等。当然,工业用瓷是包括电瓷、纺织瓷等;至于新型陶瓷材料,无疑包括功能陶瓷、工程陶瓷等。 总之,瓷都的制瓷工业发展战略,是建立一个以日用瓷为主体,以工业用瓷、建筑卫生瓷为两翼,加速发展新型陶瓷材料,包括教育、科研、生产、流通在内的具有立体结构的大陶瓷工业体系。 从日用瓷生产看来,瓷都将以多品种,多档次同时并举,和多种经济成份相互并存,走精密、艺术、高档的发展道路,逐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过,这里又有一个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制瓷基础工业的问题,以实现改造老区,开发新区,配套东郊和星罗棋布的日用瓷生产布局。从工业用瓷生产看来,瓷都是以发展高压电瓷为主,相应发展纺织工业用瓷。 提到高压电瓷,瓷都不仅生产高压电瓷,而且生产大棒绝缘子、氧化锌避雷器,电器开关等产品,是我国电瓷电器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今后,它将大力发展超高压、高强度、防污秽、高原型的电瓷电器,使其成为电站电瓷、线路电瓷、电器开关、避雷器、高压低压电瓷电器配套生产的系列产品,不断扩大高压超高压电瓷的生产和出口的基地。 从纺织工业用瓷看来,瓷都亦是有基础的,其产品质量正在向中高档迈进,逐步扩大氧化铅纺织瓷生产,并将形成棉纺、丝纺、化纤纺瓷件与木雕纺织器材相配套的系列产品。 从建筑卫生瓷生产看来,其最大优势莫过于釉面砖生产。现在正从单一素色砖向多品种、多规格的彩色砖、图案砖、艺术砖、立体轴面花纹砖的方向发展;还将开拓外墙砖,铺地砖生产领域,发展琉璃瓦等园林建筑瓷,而卫生瓷的生产建设则在取高起点的高级卫生洁具生产,走引进、消化、创新之路,实行配套生产。 从新型陶瓷材料工业生产看来,虽然瓷都仍处在新技术革命前沿,但是它对新型陶瓷材料的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并已分别在工程陶瓷中的多孔陶瓷、氧化铅和高温氧化物结构陶瓷的传感元件和磁性材料中起步,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
   人们相信,一个新型陶瓷材料工业必将在瓷都崛起。
   瓷都的未来,我们的未来,前程似锦!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