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60
颗粒名称: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分类号: D035.1;C921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景德镇市域内行政区划分为四级:市;县(区);镇(乡、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关键词: 景德镇 行政区划 人口

内容

景德镇市域内行政区划分为四级:市;县(区);镇(乡、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详见下列附表和示意图:附表:
   景德镇市行政区划表
   单位:个附图:
  景德镇市行政区划示意图景德镇市解放初的1949年总人口为47.05万人(以现管辖的5247.9平方公里地域内之人口计)。至1987年近四十年来人口变化总的情况是逐年增加,但自然增长率的幅度却是呈驼峰形,解放初期的自然增长率是11‰-15‰,到1957年出现近四十年自然增长率最高年,即第一个驼峰,自然增长率为33.81‰,第二个驼峰的峰尖是1963年,自然增长率是30.52‰。
  人口死亡率,解放初几年均在13‰以上,到六十年代逐步下降,1966年开始降到9.76‰,此后继续下降,到1987年死亡率降至6.38‰,而出生率和出生成活率均较高,1963年的出生率高达46.18‰。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处第二驼峰往下倾斜,时高时低地下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987年降至.7.38‰。
  用简略的比例数反映近四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是:1987年全市总人口比1949年增长1.64倍(近四十年来机械增长人口约17万人左右,占增长总数20%左右),如以十年为期划分,第一个十年增长40%;第二个十年增长39%;第三个十年增长5.4%;第四个十年(1978-1987)增长27%。这后十年所占比例最少,并且是在人口基数较前三个十年都高得多的情况下所占之比例,这充分说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
  1987年年末全市共有城乡居民28.44万户,总人口为124.51万人,占江西省全省总人口的3.5%。其中,珠山区23.16万人,昌江区11万人,浮梁县22.92万人,乐平县67.42万人(含涌山矿区)。男性65.07万人,女性59.44万人,性比例为109.48%。非农业人口42.23万人,占总人口的33.92%;农业人口82.28万人,占总人口的66.08%。按城乡分则是:城镇人口35.93万人,占总人口的28.26%;农村人口8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1.14%(系1987年的统计数字。1988年12月新设10个建制镇的城镇人口未计人。)。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9.8%,另有回、满、壮、藏、傣、瑶、畲、苗、彝、蒙古、朝鲜、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1949年在校学生1.87万人,占当年人口总数的3.98070,且多为小学生,1987年含大中小学在校学生38.98万人,占当年人口总数的31.31%。
  1987年末全市社会劳动者总数为63.69万人,占总人口的51.15%。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1.34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49.21%;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0.81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32.67%;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54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8.12%。在工业企业的19.05万人中,陶瓷工业企业和为瓷业服务的工业企业中的人数达7万多人,这表明了陶瓷工业当今仍然是景德镇市工业的主体,在市域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天保雷爱琴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天保
责任者
雷爱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