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建瓯市” 相关
共 42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共产党员受到国共内战和国民党镇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委于1949年10月14日成立,郭白(林彪区)任福建省委书记,省委设在福州。1954年,福建省委迁到厦门,1976年又迁回福州。1981年福建省第一次党代会通过的...
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共产党的领导文艺宣传工作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开创革命文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建设革命文艺队伍。
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福建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报刊和广播电视两个部分。
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主党派是中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福建省有8个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包括民革、民盟、农工党、民建、致公党、台盟、九三学社和民进。
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党组织在不同时期如何保护和鼓励工商业发展,包括制定保护中小工商业的政策、鼓励发展私营工业、设立对外贸易机构、成立粮食调剂局等措施,以及团结工商业者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实施减租减息政策、改善工人生活等措施。
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纪检信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信访接待、来信来访的受理和处理等方面。
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地貌发育包括前燕山构造旋回——福建陆域轮廓形成、燕山构造旋回——两大山带基本轮廓形成、喜马拉雅构造旋回和新构造运动——现今地貌形成情况。
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流水地貌主要分为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盆谷平原等类型。这些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造成的。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山间盆地的河流下游地区,是由河水冲刷和泛滥沉积形成的,适宜农...
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西部,地貌复杂多样,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是福建省农业和林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同时,该区也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如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森林景观。
1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中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是闽中大山带的主体部分,北与浙江省为界,南接广东省,西部大致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与闽西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区相接,东与闽东沿海丘陵、台地、平原区相邻。区内以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为主体,山体呈北东-南西展布...
1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河流之一,流经福建省。它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重要的农业功能,对福建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闽江河口附近也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如福州和厦门。然而,闽江也面临着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福建省政府一直致...
1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审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社会捐赠资金的用途和来源,并阐述了社会捐赠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以福建省为例,审计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挪用、不及时拨款、资金缺口和希望工程基金保值增值办法不够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
1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福建首次出现了公产收入,包括公地、公器、官房租收入等。民国时期福建的官产主要包括屯田、沙田、旗地、废署、官房及垦荒等。随着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的公产收入逐渐有了新的规定和管理方式,包括对公有房地产的管理和收入使...
1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古树名木大多分布在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树种有榕、樟、荔枝、龙眼等。全省约计1500多株,但由于保护工作不力,福州市仅1984~1990年间被违章砍伐或人为损坏致死的古树名木就达40多株。
1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机构在1979年至1990年间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包括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机构的组织设置、机构调整和人员配备等信息。文章指出了各级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人员配备情况,以及在管理机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