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叶适” 相关
共 15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朱熹请况包括由禅学走向道学、反对议和、道学体系的形成、在南宋王朝的政争中、升沉之间。
2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学和功利学在义利关系、价值观和宇宙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朱学注重道义和义理,而功利学注重功利和实际效果。朱学强调重义轻利,而功利学则将功利置于优先位置。在宇宙观上,朱学强调理本论,而功利学则注重物质和实际存在。这些差异导致了朱学和功...
3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诸儒鸣道集》在学界受到关注的过程,以及该书的原刻年代与编者身份、与朱熹的关系、与道学及道学谱系、与宋代学术多元化和与周敦颐的著作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 类型: 正文
该书主要探讨了永嘉学派在宋代学术思想界的地位和影响。书中梳理了永嘉学派的形成、得名、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历史地位及其衰落,重点阐释了陈傅良、薛季宣、叶适等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同时,还专章论述了永嘉学派在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以及经学、...
5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对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诠释的背景、动机、方法和思想史意义。通过比较朱熹与其他代表性人物如孔孟、陆九渊、王阳明等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揭示了朱熹诠释的独特性和贡献。同时,本文还涉及了“克己复礼为仁”诠释...
6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闽南的活动和遗迹。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浙江的遗址和他在浙江的经历。
8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以及在福建发现的形象异样的朱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石刻像四方。
9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列举和引用的方式,介绍了朱熹在浙江和江西等地题写的榜书,并简要说明了他在白鹿洞书院和庐山地区的题词题字情况。这些榜书和题字不仅展示了朱熹的书法艺术,也反映了他在学术和思想方面的影响。
10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时代: 不详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儿时才气超群,自少喜欢谈兵论政,下笔至数千言方罢。十九岁时写成《酌古论》,总结汉唐以来许多军事活动的经验教训,作为抗金斗争的借鉴。郡守周葵授以《中庸》、《大学》且爱而荐之,由此结交四...
11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时代: 不详
林湜(1132—1202年),字正甫,号盘隐,林师中之子,福州府长溪人。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及第。历官富阳尉、晋江知县、南剑州通判等,为太常寺丞,与叶适、詹元善同事,绍熙元年迁监察御史,论劾甚锐。出为浙东提刑,移江西转运判官,...
1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官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出知宁国府,移知建宁府,卒于任上。 郑伯熊私淑永嘉名儒周行己。其家乡永嘉乃秦桧寓里...
1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陈景思(1168—1210),字思诚,信州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人。绍兴间宰相陈康伯之孙。以荫补承奉郎,授淮东总领所干办。除直秘阁,转两浙转运副使。 陈景思与韩侂胄有姻戚关系,又与朱子关系密切。他在“庆元党禁”中仍与朱子通信不断,当“攻伪既...
1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林湜(1132—1202),字正甫,号盘隐,福州长溪(今福建省霞浦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富阳尉、晋江知县、南剑州通判、浙江提刑、监察御史、江西转运判官、吏部郎中,进直龙图阁致仕。 林湜居官,以爱民为先。知晋江,泉州命属县分...
15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 时代: 宋代
叶味道(1167~1237年) 初名贺孙,字味道,以字行,更字知道,祖籍浙江温州永嘉县。父叶适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好友,受父之命,师事朱熹,定居建阳莒口后山。他的学识、品德和情操得到邑人的尊敬。在后山建溪山书院讲学,朱熹曾亲自为其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