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唯一号: 130830020210000094
人物姓名: 陈亮
人物异名: 同甫;龙川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144.pdf
出生年: 1143年
卒年: 1194年
籍贯: 婺州永康
非亲属: 朱熹;周葵;吕祖谦;韩元吉;叶适

传略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儿时才气超群,自少喜欢谈兵论政,下笔至数千言方罢。十九岁时写成《酌古论》,总结汉唐以来许多军事活动的经验教训,作为抗金斗争的借鉴。郡守周葵授以《中庸》、《大学》且爱而荐之,由此结交四方豪杰。其擅谈兵法,又潜心钻研经世致用之学,直接上承薛季宣学术,形成永康学派,治学以功利之学为主,成为浙江学术界著名人物。陈亮长期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 隆兴元年上中兴论,淳熙五年三次上疏,孝宗赫然震动,欲官之,因朝中大臣阻梗,未被采用,筑室于永康龙窟以讲学。淳熙九年正月,闻浙东提举朱熹到武义县明招山哭祭吕祖谦墓,便赶去见面,二人于明招堂讲论数日,相偕至永康龙窟小住而别,成为好友。朱熹称其抱膝长啸之人,平时自处于法度之外。同年,朱熹奏劾唐仲友时,以义胜私,采取相劝不相助的态度,不得罪亲戚唐家、何家,也未为唐、何游说,遭至唐仲友不满,以致相疑进谗。淳熙十年九月寄《水调歌头》贺寿词给朱熹。淳熙十一年以药杀卢氏之诬被缧绁大理狱,次年五月二十五日辩白得释。 其与朱熹展开学术辩论,辨义利王霸思想,持续四年,至淳熙十二年十二月结束。淳熙十四年九月十五寄词《洞仙歌》贺朱熹五十八岁寿,约朱熹、辛弃疾会于紫溪,未果。淳熙十五年三月北上入都,五月上恢复书,此乃第四次上疏,根据“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的历史教训,指出南宋绝不可能“安坐而久之”,建议朝廷应“痛自克责,誓必复仇,以励群臣,以振天下之气,以动中原之心”。提出运用“奇变”,建立攻守据点,“开今日大有为之略,决今日大有为之机”。以图报仇雪耻,恢复中原失地。 同年五月下旬,于临安城同前来奏事的朱熹见面论政。绍熙元年十二月,再度入狱,辛弃疾、朱熹、叶适、陈傅良、张枃等人大力营救,后经大理少卿郑汝谐申明其冤,被羁押年余于绍熙三年二月方得释。朱熹致书慰问,恳其为朱塾作墓志铭。绍熙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入闽到建阳考亭访问朱熹,讲学论政,并为朱熹画像作赞语。绍熙四年正月,与北归的辛弃疾会于考亭,三人聚首,随后同辛弃疾入都,赴临安南宫春试。韩淲作《送陈同甫丈赴省》。在廷对时,提出道德性命与文章政事统一而不可偏废的新说,博得道学派主考官和光宗的欢心,因此登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进士第一,五月赐陈亮以下三百九十六人礼部进士及第出身,并授予签书建康判官公事。绍熙五年正月,在即将赴任时因大病而逝,其子、婿到建阳考亭求墓铭,朱熹为之书写“宋龙川先生陈君同父之墓”碑文。至宋理宗端平元年,朝廷追谥文毅。陈亮与周葵、吕祖谦、朱熹、韩元吉、叶适、辛弃疾为至交,是位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爱国诗人。著有《孟子提要》、《经书发题》、《伊洛正源书》、《伊洛礼书补亡》、《三先生论事录》,刊印《程氏易传》、《杨氏中庸解》,有《龙川词》、《陈龙川文集》存世。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