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疑宋元画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57
颗粒名称: 二 疑宋元画像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590-5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以及在福建发现的形象异样的朱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石刻像四方。
关键词: 朱熹 绘画 遗迹

内容

在所发现的朱熹画像石刻中,有一幅可能刻于宋嘉定(1208—1224年)或元至正(1341—1364)年间,是现存年代最早的朱熹画像石刻,最为珍贵。
  朱熹早在福建泉州同安县任主簿期间,曾创办同安县学。朱熹死后,同安县学改为文公祠,又称文公书院或大同书院。这幅朱熹画像石刻就是遗存在原文公书院或大同书院内的。据记载:
  泉州府朱子祠……一在同安县学,宋嘉定间,知县毛当时建,叶适为记。国朝洪武二年,知县吕复重建;宣德六年,重修。②文公朱子祠,宋嘉定时,邑令毛当时建,以祀朱子熹。至元而废。迨后,至正十年,邑令孔公俊祠于大同书院。明洪武七年,邑令吕复改建文公祠于文庙西。正统九年,佥事陈祚重修。正德十五年,邑令赵汝弼改建于庙东,即宋毛当时所建旧址,而在庙西者永废。③大同书院在同安县城隍庙之左,即旧大成殿址,元至正十年,知县孔公俊建,以祀朱子,请额,赐今名;仍给租以赡士,林泉生为记。后毁于寇。国朝成化十二年,知县张逊移建今所。中为正堂,堂后为方庭;北作畏壘庵,门庑厨湢俱备,缭以周垣。①
  上引明正德赵汝弼改建文公祠,又把文公祠移至“宋毛当时所建旧址”,此改建之文公祠内如有朱熹石像,可能就是毛当时时所建文公祠内的旧石像。因此,这幅朱熹画像可能就是南宋末年毛当时或元至正孔公俊时所刻。同安县在山区,到处都是洁白的花岗石。此地人刻石像祀祖是非常普遍的。南宋李修在讲到福建尤溪文公祠时说:
  今文公殁三十八年矣!凡畴昔游历之所,搢绅之士诵其书,想其人,鲜石像祠之。②
  这是讲朱熹死后38年时的事。当同安文公祠初建成时,刻朱熹石像是很自然的事。
  另外,在现存的朱熹画像中,一般其脸面左耳边都有7个黑痣,而此幅却没有,且右耳比左耳长,整个形象与现存所有画像迥异。这些可能与其年代早些有关。③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叶适
相关人物
陈祚
相关人物
赵汝弼
相关人物
林泉生
相关人物
张逊
相关人物
李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