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160 / 1383
2386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细白瓷器,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器物造型诸方面都与邢窑窑址中采集的残片相同。其中包括碗,“盈”字盒,油盒,盒。
2387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隋代邢窑遗址的发现和初步分析,其中包括一、窑址分布,二、窑址出土的器物,三、结语。
2388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此处窑址,分布在临城第二陶瓷厂至陈刘庄之间。这里是一条已经淤废的古河道,当地没有固定的名称,贾村人把它叫做“西大沟”;陈刘庄人把它叫做“东大沟”。沟东西走向,目前沟漕宽约30至50米,深约2至4米,除沟中一条人行便道外,两侧均已平为耕地。在...
2389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上述隋窑遗址中,我们采集到多种器物的残片、残件,其中较完整的34件,初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粗胎瓷。第二类为细胎瓷。
2390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胎质粗,壁厚,胎色多为浅灰或土红。器物计有碗、杯、钵盆、盉、瓶、壶、罐动物俑八种。
2391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胎质较细,胎壁轻薄,胎色均为浅灰。器物计有杯、碗、盘三种。
2392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一般瓷史研究者,常用“南青北白”一语来概括我国青瓷、白瓷两大系统的地区分布。这一说法,尽管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异议,不过就青瓷的主流在南方、白瓷的主流在北方这一点来说,还是可以成立的。1971年在河南安阳洪河屯的北齐武平六年范粹墓中发现白瓷,...
2393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窑与临城窑在烧制品种和工艺上的异同,从历史沿革与地理条件上看内丘窑和临城窑的关系,对于临城窑烧制品种及其历史情况的几点补充。
2394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内丘窑与临城窑在烧制品种和工艺上的异同。
2395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历史沿革与地理条件上看内丘窑和临城窑的关系。
2396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今日内丘邢窑窑址的新发现,又为过去临城邢窑窑址的研究弥补了美中不足之处。并且再次证明了当时文献的可信,和它流芳千古的美誉确实当之无愧。在令人欣庆之余不胜盼望能早日进行正式的发掘,庶使有些问题得以澄清。倘能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重新振兴...
2397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对邢窑工艺技术研究进行了描述。
2398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邢窑位于太行山东麓,分布在内丘县冯唐、宋村以北,临城县祁村、双井村以南,内丘县西邱以东,隆尧县双碑以西的狭长地带内,面积约三百余平方公里。自北朝(公元550~577年)后期起,这里就已开始烧造青瓷。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到隋末唐初,这里成...
2399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邢窑的地质概况,邢窑的制瓷原料。
2400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据近年考古、文物普查及矿产普查得知,在太行山东麓的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东部和隆尧县西部所构成的区域内,已发现历代古窑群50多处,面积约三百平方公里。唐代著名的邢窑则位于这个区域的西部。上述区域在地貌上处于山前丘陵地带和山前倾斜平原的河旁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