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5 条 51 / 668
75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这片百余平方公里的大地,则完全沦落为生命的禁区。广至县的先民离去之后再没能回来,而撇下来的祖居故地,只剩下荒城古冢、废渠败塍及枯骨残骸,在呼啸的狂风中发出凄厉的哀号!
75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桥湾水电站犹如一颗戈壁明珠镶嵌在古城旁边的银河上,向周围发射着耀眼的明光。这座水电站因其处在河东乡地界内,人们常常习惯称其河东电站。
75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瓜州文史》第四辑中对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安西、玉门分水规程的相关描述。
75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及日寇入侵,祖国半壁河山曾遭沦陷,民生凋敝。在民国三十八年历史中,国民党对河西走廊无暇顾及,基本上沿用清代遗存设施。直到民国后期,蒋介石为了军事需要,才逐步引起重视,但因时间太短,曾做了一些善事,对水利建设进行了规划并付...
75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由于水利灌溉对于河西农业经济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清政府和历代统治者一样,不仅重视安西水利渠系的兴修整治,而且也很重视水利的管理和利用。
75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清代为平定准噶尔叛乱,给守卫军队增加给养,节省高昂的转输劳务费用,在河西及新疆开发屯田,故尔,安西水利设施建设与迁徙移民,开发屯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开发。
75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清代在疏勒河之上渠道脉络基本明晰,在六工城一带开挖渠道,将老百齐堡移至六工城西20里,开垦灌溉该耕地。
75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安西清初水利建设组织形式由政府统一规划,兵民一切行动听从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移民受军队强制管理,定期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饷,接受严厉管束。中后期随封建政权的巩固,移民被解除管制,按规程承担徭役,交纳赋税。
75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清代安西水利设施管理:一是在河、渠、闸、坝、水口等重要部位,专设水利把总等管理人员;二是从靖逆至瓜州,所修渠道400余里,“每当六七月内,山水暴发,势甚汹涌,须巡查修筑。
76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安西及河西走廊灌溉条件早已不能与昔相比,然而用历史的眼光看,没有清代坚实的基础,要发展到较高水平,如同建造空中楼阁。清代人付出的劳动,也是人类劳动的一部分,应正视之。
76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汉代敦煌郡建立后,今安西设有渊泉、冥安、广至三县。伴随着大规模的军垦民屯,开始在疏勒河沿岸兴修水利。大兴水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条件,汉唐先民前赴后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片又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古城建造起来,古瓜州...
76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汉郡县制推行后,对水利管理逐步趋于严密,管水的最高行政长官叫主水史,下置水长、丞、水卒、官奴等职,整治水利。各渠又有渠长、丞,下领渠卒、徒、官奴,管理官渠。分配渠水专门有水衙,此外,还设穿水督邮,专职督察水利。
76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唐代对水利的管理一是由官府征集农民以力役的形式承担,由官府委任渠长、斗门长等职,对管水官吏每年进行年终考核。二是民间成立渠人社,使用渠人转贴即通知渠人集合防水、平水、修渠堰桥等工作的转贴,政府只起监督作用。
76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安西南部水利设施遗迹主要在肖家地古城、南岔大坑古城、半个城、转台庄子古城、马行井古城、锁阳城、破城子、旱湖脑城周围地区。古河道遗迹呈东西流向,锁阳城城址东南8公里许,今残存古拦水坝址一道(坝长百余米),其上源有古河道与昌马出山口相通,其下流...
765
封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 类型: 封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