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42 条 111 / 1337
1651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关于天台宗的成因,国内学者多从佛学源流入手,对其为何发祥于天台山则乏涉及。笔者认为:天台宗之所以发祥于天台山,有其天时、地利方面的原因。
1652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北朝屡次灭佛,导致大批北僧流徙南方,促进南北佛教的交融, 为天台宗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百余年后,北周武帝又有灭佛之举。自天和至建德年间,七次集百僚及沙门道士论三教先后。五月十五日(丙子),诏令“释道二教,悉毁经像,沙门道士,并令还俗,时周境僧...
1653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天台山历来为释道双修之名山,且地处东南海隅,远离政治中心,是理想的栖隐之地。灭佛与时乱,导致南北佛教界的危机感。天台宗三祖慧思即因内部迫害与时乱,辗转流徙于河南嵩山、光州大苏山、湖南衡山等地。北周灭佛后,他虑东土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凿石经,...
1654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天台宗的创立,分三阶段。即源于二祖慧文、三祖慧思,创于四祖智者,成于五祖灌顶。1. 北齐慧文树“一心三观”,启天台宗之源;南岳慧思悟“法华三昧”,建“十如是”理论,开定慧双修之先河。慧文,俗姓高,生卒籍贯无考。据《佛祖统记》卷六《慧文传》载...
1655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慧文,俗姓高,生卒籍贯无考。据《佛祖统记》卷六《慧文传》载约生活于东魏孝静、北齐文宣之际。在江淮间“聚徒千百”,力阐禅观,用般若实相学说创立大乘实相禅法。因读《大智度论》中有“三智实一心中得”之说及《中论·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1656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智者,讳,,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后迁荆州华容。出身士族,父起祖,南梁官为益阳侯。年十五,“值孝元之败,家国殄丧,亲属流徙,叹荣会之难久,痛雕离之易及”,遂“深厌家狱”。① 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处出家。二十岁,从慧旷学律,后至大贤山诵...
1657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王权是制约佛教发展的主要因素。佛教传入之初,僧人亦想保持印度本土“超然世外,不敬王者”的特殊地位。东晋高僧慧远曾作《沙门不敬王者论》, 与世俗政权抗衡。但在中国“天地君亲师”的伦理文化构成中,佛教不可能超越王权之上,故慧远之师道安认为:“不...
1658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天台宗也不例外。一千三百多年来, 历尽沧桑,屡有衰荣。观其发展脉络,主要是唐代湛然、宋代知礼、明代传灯、民国谛闲四次中兴。据此为主线,亦相应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初唐至中唐:智威、慧威、玄朗三祖“少晴多晦”...
1659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智威、慧威、玄朗三祖“少晴多晦”;九祖湛然创“无情有性”说,天台一宗,复盛于世;十祖道邃付法最澄,教传日本。隋朝覆亡,天台宗失去依托。自初唐至中唐,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慈恩、律宗、华严、密宗、禅宗相继崛起。正因九祖湛然发挥祖述,“网罗遗法”,...
1660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会昌法难,国清被毁,教典殆尽;螺溪羲寂网罗教典,奠宋代中兴之基础;四明知礼卫天台之正统,平山家山外之争;高丽义天,入宋求法,创高丽之天台宗。灭佛与战乱,使天台宗难逃厄运。前以“性具”为宗,后以“性起”为本。晤恩、源清、庆昭等只信智者所著《金...
1661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天台山禅宗勃然兴起,国清古刹“易教为禅”;性澄湛堂请命大教,诏复旧制;无尽传灯辟幽溪讲堂,重立天台祖庭。天台山禅宗之传播,据宋释赞宁《宋高僧传》载,始于唐代佛窟遗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遂成禅宗“江南十刹”之一。双方相持斗讼于官,官无定夺,后...
1662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苍溪敏羲修建祖塔,刊刻典籍,重兴苏州报恩寺;古虚谛闲创设僧学,弘法南北,天台宗四次中兴;湛山倓虚继弘师业,创华南学佛院,天台法脉始衍港九。宋元明清是理学兴盛的时代,理学家从释道二教汲收养料,丰富了理学的内容,从而成为封建文化的主流。随着理学...
1663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天台宗创立一千三百多年来,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以天台山为中心的文化辐射源。不仅在日本、朝鲜广为传播,①而且对中国佛教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七大宗派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后摄取《法华玄义》之旨,著《三论玄义...
1664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创始人吉藏,住会稽秦望山嘉祥寺。久慕智者之名, 于开皇十七年(597)八月廿一日,与僧众百余人致书请讲《法华经》,智者因病未赴。“暨章安弘法称心,因求《法华玄义》,发卷一览,即便感悟。乃焚旧疏,深悔前作,来投章安,咨受观法”。吉藏亦以“五重...
1665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自智者融“南义北禅”之学风,首创“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修习原则后,隋唐之际,已蔚然成风,学佛之士,均自谓双弘定慧,圆照一乘。法相宗创始人唐玄奘亦深受影响。自印度取经回国后,自感定力不足, 显庆二年(657)上奏高宗,请入少林寺习禅。玄奘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