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唐至中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瓯丛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629
颗粒名称: (一)初唐至中唐
分类号: K289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智威、慧威、玄朗三祖“少晴多晦”;九祖湛然创“无情有性”说,天台一宗,复盛于世;十祖道邃付法最澄,教传日本。隋朝覆亡,天台宗失去依托。自初唐至中唐,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慈恩、律宗、华严、密宗、禅宗相继崛起。正因九祖湛然发挥祖述,“网罗遗法”, 创“无情有性”说,天台宗遂得以中兴。年十七,访道浙右,遇金华方岩授以止观之法。湛然在佛学上首创“无情有性”说,主要体现在《金刚-》一书中。湛然寂后,十祖道邃及行满又弘教于天台山。最澄在台州龙兴寺受菩萨戒,翌年学成归国,于日本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从此,天台教衍东瀛,成为日本最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
关键词: 东瓯 研究 文化史

内容

智威、慧威、玄朗三祖“少晴多晦”;九祖湛然创“无情有性”说,天台一宗,复盛于世;十祖道邃付法最澄,教传日本。
  隋朝覆亡,天台宗失去依托。自初唐至中唐,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慈恩、律宗、华严、密宗、禅宗相继崛起。天台宗既失王权之后盾,又乏有影响的高僧, 故相形而见绌。虽有六祖智威(?—680)、七祖慧威(634—713)、八祖玄朗(673—754)师承弘法,其景象非昔可比:“智者大师去世,到皇朝建中(780— 784),垂二百载。以斯文相传者,凡五家师:其始曰灌顶,其次曰晋云(智)威, 又其次曰东阳小(慧)威,又其次曰左溪(玄)朗公,其五曰荆溪(湛)然公。顶于同门中慧解第一,能奉师训,集成此书。盖不以文辞为本故也。或失则繁,或得则野,当二威之际,缄授而已,其道不行。天宝(742—756)中,左溪始弘解说,而知者盖寡。荆溪广以传记数十万言,网罗遗法,勤矣备矣。”(唐梁肃《天台止观统例》)没有创新,也没有发展。正因九祖湛然发挥祖述,“网罗遗法”, 创“无情有性”说,天台宗遂得以中兴。
  湛然(711—782),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江苏宜兴)人。其家世习儒业, 自幼便超然有迈俗志。年十七,访道浙右,遇金华方岩授以止观之法。开元十八年(730),始受学于左溪玄朗。玄朗知为道器,诲以所传天台教观要旨,时湛然以“居士”身份受止观之道。天宝七年(748),投宜兴君山乡净乐寺出家。寻诣会稽开元寺僧昙一,广究律部。又于吴郡开元寺,敷讲《摩诃止观》。天宝十三年(754),玄朗圆寂,湛然“挈密藏独运东南”。他感慨自“智者破斥南北之后,百余年间,学佛之士,莫不自谓双弘定慧,圆照一乘,初无单轮只翼之敝。
  而唐以来,传衣钵者起于庾岭(即禅宗南宗);谈法界(指华严宗)、阐名相者(指法相宗)盛于长安;是三者皆以道行卓荦,名播九重,为帝王师范,故得侈大其学,自成一家”,遂以中兴天台宗为己任:“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①从而发挥祖述,撰《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四十卷,注释三大部,弘阐智者教观之要旨;又有《金刚-》一卷、《止观义例》二卷、《法华五百问》三卷,建立本宗正义,破斥他宗异解,其《十不二门》原为《玄义释签》卷十四中一节,阐立色心、内外、修性等十种不二门,发挥本、迹之深旨,后人以其说在天台教义上占重要地位,录出别行,注解多至五十余部。湛然弘法三十余年,著述凡数十万言,显扬宗风,对抗诸宗,使天台宗复盛于世。
  天宝、大历间(742—779),玄宗、肃宗、代宗连诏不起,托疾以辞。晚年归天台山国清寺,当台州“大兵(袁晁起义)大饥(大历四年,台州大旱,见《台州府志· 大事纪略》)”之际,学徒云集,视为依怙。建中三年(782),寂于佛陇道场,终年七十二,塔于智者茔兆西南隅。
  湛然在佛学上首创“无情有性”说,主要体现在《金刚-》一书中。“金刚-”为印度眼医之工具,借喻讽刺“无明所惑”的华严宗。起因是华严宗四祖澄观于大历十年(775)曾从湛然受学,后转华严,所撰《华严大疏钞》认为:“《(涅般)经》云:‘佛性除于瓦石。’《(大智度)论》云:‘在非情数中名为法性,在有情数中名为佛法。’明知非情非有觉性。”并引天台宗“性具善恶”说,宣扬佛不断性恶,一阐提(指断绝善根之人)不断性善,以此论证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的观点。但天台宗“性具善恶”是“介尔有心,即具三千”,净染善恶、有情无情统摄其中。显然,澄观割裂了有情与无情二者的关系,背离了“性具善恶”的本意,从而遭到湛然的批判。
  湛然认为:从本质看,佛性(亦称真如、法性、实相、实际、性空等,指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是世上万物的本体;从现象看,世上万物均是佛性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无情无佛性,那等于是说世上万物都无佛性。故云:“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我佛民生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①这是受《大乘起信论》“真如随缘不变”学说影响的结果。湛然批评持“无情无佛性”者,是拘泥经文章句,“迷名而不知义”。
  “无情有性”与智者“说己心中所行之法门”一脉相承,显示了中国佛教富有创造性的鲜明特色。任继愈先生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认为,此说扩大了成佛的范围;方立天先生的《佛教哲学》认为,这是佛性论的重大发展。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有《金刚-论注》,发挥了湛然的“无情有性”学说,对日本佛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湛然寂后,十祖道邃(俗姓王,长安人)及行满(天台山佛陇真觉寺座主)又弘教于天台山。贞元二十年(804),日本高僧最澄浮海至天台山求法。从道邃、行满研习天台教观,写尽一宗论疏,并从道邃于台州龙兴寺(即今天宁寺之前身),日本释圆珍《行历抄》云:“大中七年(866)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台州)开元寺(即天宁寺)。开元寺者,本龙兴寺基……拆寺以后,于龙兴寺基建开元寺。”最澄在台州龙兴寺受菩萨戒,翌年学成归国,于日本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从此,天台教衍东瀛,成为日本最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东瓯丛考》

本书分五卷,内容包括东瓯史脉考、东瓯分治考、东瓯宗教考、东瓯儒学考、东瓯风物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