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破斥南北创千载之基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瓯丛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626
颗粒名称: 智者的破斥南北创千载之基业
分类号: K289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智者,讳,,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后迁荆州华容。出身士族,父起祖,南梁官为益阳侯。年十五,“值孝元之败,家国殄丧,亲属流徙,叹荣会之难久,痛雕离之易及”,遂“深厌家狱”。① 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处出家。二十岁,从慧旷学律,后至大贤山诵《法华》诸经。陈天嘉元年(560),至光州大苏山师事慧思。慧思为说四安乐行,智者昏晓苦到,造诣精深。后常代慧思讲经,成为慧思的法嗣。太建元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法华经》题,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一宗教观之基础。智者教观总持,解行并进,破斥南北,会融三教,创立了独特的天台宗哲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 东瓯 研究 文化史

内容

智者(538—597),讳,,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河南许昌),后迁荆州华容(湖南华容)。出身士族,父起祖,南梁官为益阳侯。年十五,“值孝元之败,家国殄丧,亲属流徙,叹荣会之难久,痛雕离之易及”,遂“深厌家狱”。① 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处出家。二十岁,从慧旷学律,后至大贤山诵《法华》诸经。陈天嘉元年(560),至光州大苏山师事慧思。慧思为说四安乐行,智者昏晓苦到,造诣精深。后常代慧思讲经,成为慧思的法嗣。
  陈光大元年(567),辞师至金陵创弘禅法,博得百僚与僧众的敬仰。太建元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法华经》题,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一宗教观之基础。会北周灭佛,遂排众之留请,率徒栖隐天台,初止石桥,后隐佛陇,创修禅寺(今废),陈宣帝曾割始丰(即天台)一县之“调”,“以充众费”。至德三年(585),应陈后主之诏请,回金陵讲授《大智度论》、《法华经》,不仅“太子深从受戒”,后主亦亲临听讲,并与大臣“起拜殷勤”(《续高僧传·智者传》)。
  隋灭陈后,隋文帝深知智者与陈王朝关系密切,曾下诏问候。劝其“固守戒规”,不要“身从道服,心染尘心”。② 智者深会其意,遂附新朝。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即隋炀帝)时任扬州总管,慕名迎至扬州,设千僧会,智者授以菩萨戒。杨广尊智,为“智者”,智者尊杨广为“总持”。翌年回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玉泉寺,居此二年,讲《法华玄义》与《摩诃止观》。开皇十五年(595)春,又应杨广之请再至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 习静林泉。开皇十七年(597),杨广遣使至天台迎请出山,行至剡县石城寺(今浙江新昌大佛寺),疾亟寂于是寺。世寿六十,僧腊四十。
  智者一生弘法三十余年,“东西重范化通万里,所造大寺三十五所,手度僧众四千余人,写一切经一十五藏,金檀画像十万许区,五十余州道俗受菩萨戒者,不可称记。传业学士三十二人,习禅学士散流江汉,莫限其数”,③著述二十九部,一百五十一卷。④ 《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玄义》、《金光明文句》、《观经疏》,为“天台五小部”,是天台宗最主要之典籍。
  智者教观总持,解行并进,破斥南北,会融三教,创立了独特的天台宗哲学思想体系。在禅观修习上,比定慧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即《童蒙止观》)”,正式确立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习原则;在判教上,取“南三(三时教、四时教、五时教)北七(五时教、半满二教、四宗、五宗、六宗、二种大乘教、一音教)”之长,创立了“五时(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般)八教(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前四者为化仪四教,后四者为化法四教)”的判教体系,把《法华经》列为佛的最高最后说法;在融会儒道二教上, 将儒之“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五常(仁、义、礼、智、信)”,道之“五行(金、木、水、火、土)”,比为佛教之“五戒”(《摩诃止观》卷六),并把“神仙”西周王子晋、“武圣”关羽作为佛之护法伽蓝(《佛祖统记》卷六及《天台山方外志·神明考》);在教义上,依据《法华经》确定观的对象为诸法实相,并吸取僧肇《不真空论》中“立处即真”的思想,把慧文、慧思的“一心三观”发展为“三谛圆融”之说,并以“一念三千”加以发挥,成为天台宗哲学思想的核心。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东瓯丛考》

本书分五卷,内容包括东瓯史脉考、东瓯分治考、东瓯宗教考、东瓯儒学考、东瓯风物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