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35143条
基础文献
43条
析出资源
3904条
图表
4833条
人物
2188条
机构
633条
事件
19512条
地名
146条
专题
1469条
作品
2110条
实物
30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滕州印象
滕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
滕州年鉴2019
官桥镇志
滕州市政协大事记
枣庄人物
枣庄诗选
印象羊庄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
枣庄煤史
历史人物志上卷
鲁化厂志 1966...
枣庄市志
枣庄文化通览
中共滕州党史大事记
滕州大事记
枣庄战事
枣庄革命画史
滕州古树名木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滕州...
枣庄名人
滕州年鉴2020
枣庄柳琴戏
枣庄文物
王学仲艺术馆馆藏精品...
滕县的战火
枣庄民俗
薛国沧桑
善国善书-滕州文献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
大宗村志
枣庄名胜古迹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志
棗莊文物博覽
天南地北滕州人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鲁南革命史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运河
滕州拔尖人才
枣庄泉志
枣庄胜景
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35
/
2343
2011
三、滕国城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滕国故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滕国都城遗址,位于滕州市姜屯镇滕城村,地处沃野平原,坐落在荆河分岔处。
2012
第四节 汉代遗址、墓群与城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代冶铁遗址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后,社会日益安定,经济日趋繁荣。在两汉400多年历史中,薛河流域共分布10多个县治和侯国,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汉代遗址面积多数在6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虺城店遗址面积达72万平方米。
2013
一、汉代冶铁遗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在两汉400多年历史中,薛河流域共分布10多个县治和侯国,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汉代遗址面积多数在6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虺城店遗址面积达72万平方米。汉代冶铁遗址共发现两处.
2014
二、汉墓群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两汉时期薛河流域农业兴旺,人烟稠密,沿岸分布许多村落。由于当时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观念不断强化,因此家族墓葬十分流行。每处墓地都集中分布数十座甚至上百座坟茔。这些墓葬大都为长方形竖穴,以石椁墓为主,椁内套有木棺。不少石椁的挡板和侧壁...
2015
三、汉代城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薛河流域分布的汉代城邑,据文献记载共有14处,分别是薛、蕃、戚、昌虑、公丘、滕、湖陵、靖郭、休、郁郎等,有的是中央王朝推行郡县制设置的县级治所,有的是分封制所形成的诸侯国下属藩邑。属于东海郡辖制的有昌虑县、戚县,属于沛郡辖制的有公丘县,其余...
2016
第五节 薛山灵芝寺与摩崖造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鲁南、苏北一带是早期佛教传播区之一,早在东汉,这里便出现了礼佛之风,流行黄老浮屠共祠。随着时光流逝,许多佛教遗迹已经在鲁南大地湮灭。值得庆幸的是,在古老的薛河流域,至今依然存留不少唐代以后的佛教建筑和造像。长流不息的薛河,见证了这里佛教与佛...
2017
一、薛山灵芝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薛山又称作“雪山”,薛河从山体东侧流过。灵芝寺建在山南麓,整个遗迹从山门到后殿约250米。山上除主殿外,还有配殿、钟楼、鼓楼、经堂、香厨等建筑遗址。
2018
二、薛山、龙牙山摩崖造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在薛山东侧悟真岩陡壁上,凿有一处石窟,高出薛河河床20米,洞窟高约1.3米,宽约1米。窟内雕刻一尊佛像,身高1米余,螺纹发髻,两颊丰满,双耳下垂,身披袈裟,右手扶膝,为盛唐时期造像。另在薛河上游水泉镇尚岩村龙牙山上,也有一处摩崖造像。此处有...
2019
第六节 薛河遗址群在区系考古中的重要地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薛河流域处于山东南部,属于海岱历史文化区范围。薛河流域的遗址群包括了细石器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等。这里延续不断的古文化对于研究东夷文化的形成和海岱地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20
一、北辛文化与大汶口文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遗址的发现与“北辛文化”的命名,为海岱文化区史前考古掀开了崭新篇章,为这一区域的新石器文化发展谱系填补了空白。它上承后李文化,下启大汶口文化,将山东史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21
二、商周遗址群与薛河古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薛河中下游区域的商周遗址、墓葬群,经过数十年的多次发掘,成果丰硕。前掌大出土的大批精美青铜器、玉器和车马坑,这一时期,任姓薛国作为商周王朝设在东方的宾服之国,仍然续写着辉煌。西周初期建立的姬姓滕国,虽然“绝长补短”不足方圆50里,却在大国夹...
2022
第二章 璀璨的汉画像石艺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祠堂以及石阙等建筑物上的石刻装饰艺术。民间工匠以刀代笔,借助不同规格的石面雕刻各种图像,通过形象化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丧葬观念、生活习俗和社会状况,地处黄河下游和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市,不仅是汉画像石艺术的起源地和主要产地,还...
2023
第一节 枣庄汉画像石的发现与分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处于泰沂山脉西南边缘,境内低山丘陵众多,石质多为石灰岩青石质,可雕可凿。加之汉代冶铁业发达,铁制工具种类多样,为民间采石雕刻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汉代石匠和画工充分利用优势,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石刻画像。作为画像石主要载体的汉代石椁墓、...
2024
―、枣庄汉画像石的发现与发掘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地区汉画像石的发现,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清末至民国时期。这期间发现的汉画像石,有的出自于地下墓葬,有的属于地面祠堂构件。又西五十五里曰墓山。山势圆峻,麓多古冢,累累如埠。间有陷者,墓内长廊曲室,皆凿石为之,刻画精丽。再进曲折旁达...
2025
二、枣庄汉画像石的分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汉画像石在枣庄各地均有发现,出土比较集中,数量比较多,内容比较丰富的乡镇有:(1)滕州市滨湖镇、官桥镇、龙阳镇、东沙河镇、东郭镇、柴胡店镇、羊庄镇;(2)市中区齐村镇、税郭镇、永安乡;(3)山亭区桑村镇、城头镇、冯卯镇、西集镇、山亭街道办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