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薛山、龙牙山摩崖造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49
颗粒名称: 二、薛山、龙牙山摩崖造像
分类号: K879.3
页数: 2
页码: 331-332
摘要: 在薛山东侧悟真岩陡壁上,凿有一处石窟,高出薛河河床20米,洞窟高约1.3米,宽约1米。窟内雕刻一尊佛像,身高1米余,螺纹发髻,两颊丰满,双耳下垂,身披袈裟,右手扶膝,为盛唐时期造像。另在薛河上游水泉镇尚岩村龙牙山上,也有一处摩崖造像。此处有唐、明、清几个朝代修建的寺庙,在悬崖搭架凿龛雕像。唐时,在石窟内只刻了二佛一力士就停工。明正德二年(1507),又续刻一佛一力士,并且修建寺院,名曰“宝峰院”。
关键词: 薛山 龙牙山 摩崖造像

内容

在薛山东侧悟真岩陡壁上,凿有一处石窟,高出薛河河床20米,洞窟高约1.3米,宽约1米。窟内雕刻一尊佛像,身高1米余,螺纹发髻,两颊丰满,双耳下垂,身披袈裟,右手扶膝,为盛唐时期造像。另在薛河上游水泉镇尚岩村龙牙山上,也有一处摩崖造像。此处有唐、明、清几个朝代修建的寺庙,在悬崖搭架凿龛雕像。唐时,在石窟内只刻了二佛一力士就停工。明正德二年(1507),又续刻一佛一力士,并且修建寺院,名曰“宝峰院”。
  另外,在薛河下游柴胡店镇龙头村南罗汉山上的老君院也存留柱洞和唐代十八窟罗汉,断壁上还刻有楷书《金刚经》残文。在羊庄镇陶山顶上,存有“南无阿弥陀佛”石刻经文。
  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自东汉时期已经传人,在龙阳店出土的六牙白象、僧人骑大象画像石就可得到证明。到了隋唐时期更加兴盛,薛河流域名山上的寺庙建筑遗迹随处可寻。这一带儒家传统思想虽然根深蒂固,但在民间依然流行多元信仰,儒释道三教并行,推动着薛河流域的宗教文化蓬勃发展。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