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冶铁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444
颗粒名称: 一、汉代冶铁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1
页码: 326
摘要: 在两汉400多年历史中,薛河流域共分布10多个县治和侯国,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汉代遗址面积多数在6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虺城店遗址面积达72万平方米。汉代冶铁遗址共发现两处.
关键词: 汉代 冶铁遗址

内容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后,社会日益安定,经济日趋繁荣。在两汉400多年历史中,薛河流域共分布10多个县治和侯国,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汉代遗址面积多数在6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虺城店遗址面积达72万平方米。
  汉代冶铁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分布在滕州市羊庄镇薛河北岸土城村与东于村之间,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地表存有大量铁矿石和残陶范、陶片、筒瓦、板瓦等物,在断崖处暴露出炼铁炉残迹、铁渣。根据各种迹象分析,此处应是汉代昌虑县的一处冶铁遗址。另一处冶铁遗址分布在滕州市张汪镇皇殿岗村东,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面散布大量铁矿石、炼渣以及铸范、残铁器、残陶片和汉代瓦片。北部断崖暴露出窑床、窑壁等痕迹。沟内还遗留一块重约1吨的未炼好的铁块。1959年,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管会曾联合试掘,出土了大量铸范残片,可辨器物有犁、铲、斧等。陶范上有阴文标记 “山阳二”、“巨野”。据文献记载,薛在两汉时属鲁国,山阳郡在今济宁市金乡县西(新莽时称“巨野”)。薛县冶铁作坊既然使用官营陶范,说明这里曾设有铁官。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