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84 / 4093
124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控制主要介绍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
124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居民为汉族,解放后,从外地来金溪工作的干部中,有一些是回、壮、满等少数民族人,但为数极少。1969年后,从浙江迁来的移民中,有少部分人为畲族、苗族。1979年,国营秀谷华侨农场安置的印支难民中,有部分是壮族、京族,另有3人为中国籍外...
124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居民为汉族,解放后,从外地来金溪工作的干部中,有一些是回、壮、满等少数民族人,但为数极少。1969年后,从浙江迁来的移民中,有少部分人为畲族、苗族。1979年,国营秀谷华侨农场安置的印支难民中,有部分是壮族、京族,另有3人为中国籍外...
124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族姓氏,民国时期的《江西通志》载:李、王、黄、周、徐、刘、陈、胡、傅、吴、邓、张、杨、朱、许、戴、蔡、何、谢、车等20姓分布比较普遍
1250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民生活,包括农民收入、职工收入;农民消费、职工消费;储蓄情况。
1251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介绍了农民和职工收入情况。
125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金溪农民历来以耕种土地获得收入为主,辅之家庭工副业。解放前,大部分土地为封建地主剃介级占有。解放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生活开始有所依靠。但因家底薄,生产工具落后,粮食产量1不去,收入仍然很低,少数困难户仍需靠政府救济度日。农业合...
1253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消费 ,农民消费,至1985年,每百户农民中,拥有自行车72.86辆,缝纫机17.14架,收音机98.57台,手表145.71只,钟22.86只,录音机1.43台,电视机2.86台,大型家具308.57件。少数农户还购买了洗衣机、电冰...
1254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农家佃户多是“早稀中干晚少吃”、“半年糠菜半年粮”,干饭多给下田干活的男人吃,妇女则以稀为主,若遇天灾,则以野菜,甚至观音土充饥,农民穿着衣料主要靠手工纺织,家里生活用具粗糙简陋,居住条件也差,多为土墙瓦房,低矮破漏,阴暗潮湿。据...
1255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工资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放前,金溪职工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收入微薄。民国36年,木工、石工每个工的收入为5500元,仅可购买一斤铁钉;中学教师每月薪金也只有20余万元,能买2担大米;小学教师每月薪金还买不到2担稻谷;一般工友收入更低,只...
125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节储蓄民国时期,职工和农民入不敷出,能有储蓄的极少。1985年增至858.9万元,人均44.05元,比1976年增长21.8倍,比1971年增长56.9倍。
125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多数职工生活艰难,吃的都是粗菜便饭,一个月中若能打上一二次牙祭就算不错;穿的多是粗布破衫,店员伙计通常比工人略为好些,但多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人穿罢交小孩。”若能每年添件长衫,添床被盖,就属上等;住的多是私房,其...
125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为378.1万元,人平42元;195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至425.6万元,人平43.6元;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541.2万元,人平49.5元;196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742.9万元。人平62元;1...
125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介绍中国共产党金溪县地方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民国16年(1927)1月,中共临川县学生会支部成立。2月,金溪在省立第八中学(校址在临川)读书的学生丁英、王兰庆、卢春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春生是党支部负责人之一。此后,在该校加入党组...
1260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6年(1927)1月,中共临川县学生会支部成立。2月,金溪在省立第八中学(校址在临川)读书的学生丁英、王兰庆、卢春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春生是党支部负责人之一。此后,在该校加入党组织的还有周绍廉、张茂林、王资生等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