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222 / 3736
3316
栽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中稻一般立夏开插,小满插完,小株稀植,亩插万蔸,每蔸3-5根。果树一般少移栽。油菜直播,成苗后不移栽。蔬菜和瓜果类不同种类有不同的传统栽播时间、稀密度。50年代中期推行双季稻后,早稻插播时间提前,推广大株密植,亩播2万蔸,每蔸...
3317
施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至50年代,作物施肥主要为农家肥(即人畜粪尿肥、草木肥、火粪肥以及饼肥、泥肥等),草肥作基肥,粪肥火灰等作追肥,并出现少最化肥。60年代,大种红花草,大搞卫生积肥。70年代,青草沤肥,重牲畜粪肥,化肥种类增多,由50年代的肥田粉...
3318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水稻耘禾迟、次数少,采取串灌、浸灌,管理粗放。50年代,重排涝、轻抗旱,提出“五适时”(翻耕、播种、插播、管理、收割),“五合理”(深耕、施肥、搭配品种、密植、灌溉),实行边播边管,活株耘禾,次数增至4-5次,目.拔草扯稗,排...
3319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等;此外,绵腐病(即烂种烂身)、恶苗病、白叶枯病、铁甲虫、负泥虫等亦时有发生。新中国建立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蝗虫和二化螟为主。80年代初,二晚杂交化,二化螟危害占主导;80...
3320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病虫防治防治机构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没有专门的病虫防治机构。新中国建立后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派专人分管病虫测报70年代,各公社配专职植保员,大队配兼职测报员,生产队有兼职查虫员,形成病虫测报网络。建区后,区设有植保站,配备专职植检员,执行国家植物...
3321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卷六林业水利第一章木业第一节森林资源林地境内庐山巍峨挺拔,山峰绵延,森林资源丰富,史有“杉松入云”之誉。民国年间,战事不断,山林常遭焚毁和滥伐,特别是日军侵占九江期间,山林毁损更甚,林地骤减,一些地方出现“有山无木”的童秃现象。建国后,政府...
3322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章木业第一节森林资源林地境内庐山巍峨挺拔,山峰绵延,森林资源丰富,史有“杉松入云”之誉。民国年间,战事不断,山林常遭焚毁和滥伐,特别是日军侵占九江期间,山林毁损更甚,林地骤减,一些地方出现“有山无木”的童秃现象。
3323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森林资源林地境内庐山巍峨挺拔,山峰绵延,森林资源丰富,史有“杉松入云”之誉。民国年间,战事不断,山林常遭焚毁和滥伐,特别是日军侵占九江期间,山林毁损更甚,林地骤减,一些地方出现“有山无木”的童秃现象。建国后,政府施行“重予轻取”政策,...
3324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营林生产采种育苗民国9年( 1920),九江县政府在十里铺建立苗圃,初为10余亩,后拓展至20亩。此为境内史前第一个苗圃。此前,居民所需树苗以采挖野生苗为主,少数居民利用田头地角采种自育,多为油桐、乌桕之类树苗,也有采集桑树、苦楝、马...
3325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9年( 1920),九江县政府在十里铺建立苗圃,初为10余亩,后拓展至20亩。此为境内史前第一个苗圃。此前,居民所需树苗以采挖野生苗为主,少数居民利用田头地角采种自育,多为油桐、乌桕之类树苗,也有采集桑树、苦楝、马尾松等树种育苗的。新中...
3326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山林极少人工营造,民间虽有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植树之习,多任其自然生长。民国19年,政府虽有造林之布署,但收效甚微。40年代末期,每年的3月12日,国民政府组织行政人员植树,多流于形式。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发动...
3327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在庐山成立官督商办庐山林场,并在海会、东林和庐山黄龙成立3个分场。此为当时全国最早林场之一。民国2年(1913)1月,江西省实业公司在东林创办江西庐山森林厂,民国16年更名为庐山林场。建国后,庐山林场扩大,东林...
3328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新港公社长岭大队李炳义等5户农民在长岭山断口洼创建境内第一个社办林场——长岭林场。此后,在上级要求和榜样林场的带动下,各公社、大队集中劳力开展挖山造林“大会战”,提出“造出一片林,留下一班人”的口号,逐步办起社队集体林场。林场以...
3329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封山育林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民众就有封山育林的传统。私有山林,山主朝夕看护,无人敢犯;公山、族山有“禁山约定”之习,有的则雇有专人看守,护得好的以柴、桠作酬,反之受罚,,当局为保护庐山森林,专门发布禁令,划定庐山禁区界址,严禁人内樵采放牧。新...
3330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民众就有封山育林的传统。私有山林,山主朝夕看护,无人敢犯;公山、族山有“禁山约定”之习,有的则雇有专人看守,护得好的以柴、桠作酬,反之受罚,,当局为保护庐山森林,专门发布禁令,划定庐山禁区界址,严禁人内樵采放牧。新中国建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