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728 条 112 / 116
1666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明代工纸制造技术的情况。其中包括仿制宋笺法、仿制宋笺法、制金银印花笺法、制松花笺法、捶打“熟纸”加工法、书画纸加工法、其他加工纸制法等。
1667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蜀葵叶捣汁,加入云母粉和胶矾,搅拌均匀后,用桑皮或楮皮纸拖染晾干,再根据需要砑花。此纸呈青绿色,纸面闪现明亮云母粉,宛如蓝天繁星。这种古代染色技艺制作出的纸张,既美观又独特,体现了古人对工艺的精湛追求。
1668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黄色藏经笺,以黄柏、橡斗子、胭脂为染料,制备后拖染于原纸,制成金粟笺。明代有人伪造宋版书,用特制黄竹纸或茧纸,经刮、装钉、加工痕迹等手法,以假乱真,谋取厚利。
1669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金银印花笺与唐金花笺制法相似,采用多种染料和五色套版印染法,制出具有金属光泽的纸笺。另有一种松花笺,以槐花为染料,与云母粉、明矾调匀后拖染纸面,晾干后呈现松花般鲜艳色彩。
1670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代已有熟纸与生纸之分,熟纸经捶打加工后柔韧绵软。元明时期,盛行熟纸加工法,使用黄葵汁润湿纸张后捶打,使纤维紧密,纸面光滑如蜡,易于落墨,渗透适中。这种加工技术提高了纸张质量,为书画创作提供了更好的材料。
167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古代书画纸有生熟之分,生纸吸水快不利着色,熟纸坚硬不利泼墨。后来创造出轻施胶技术,用皂角与明矾混合作施胶剂,控制分量,使纸质介于生熟之间,吸水渗透适中,作画着色自然。这种加工纸采用植物胶轻刷一次而成。
167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明时期加工纸品种繁多,特色各异。染色纸以红、黄、青、绿为主,用于喜庆、诏书等场合。壁纸华丽,远销欧洲,早于欧洲二三百年。金银印花笺法富丽雅致,为房屋内装饰佳品。加工纸技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尚和文化交流。
167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明时期,官府和民间用纸量剧增,贡纸制度繁重,导致纸民负担沉重。明代各地贡纸因质量、灾害等原因常难以完成,纸价昂贵。明末天下大乱,纸价高涨数倍,造纸业陷入困境。
167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第一部“工农全书”——《天工开物》关于造纸术的论述。其中包括关于竹纸制造技术、、关于皮纸制造技术等。
1675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工开物》详细描述了明代竹纸制造的全过程,包括原料选择、煮料、洗漂、舂捣、抄纸和焙纸等工艺。优质竹纸采用细料嫩竹,经两级煮料和灰汁发酵制成。废纸可回收利用,节约资源。该文献对古代造纸技术有重要贡献。
1676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工开物·杀青》篇简述了皮纸制造法,以楮皮和嫩竹麻为主要原料,也有皮、竹、草混合制造低级皮纸的情况。上等皮纸则采用纯粹皮料制造。皮纸用途广泛,如画幅、糊窗、雨伞等。文中对皮纸制造的具体细节较为简略。
1677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造纸业资本主义萌芽,纸品种类丰富,竹纸和宣纸大放异彩。纸制品多样,手工造纸业逐渐衰落,近代机器造纸工业萌芽。
1678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造纸业经历衰落、恢复与初步发展三个阶段。清初战乱导致造纸业凋零,后随着政局平稳逐渐恢复。清末,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造纸业初步发展。
1679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造纸业在恢复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封建行会束缚,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反对剥削压迫,体现了早期工人阶级的抗争。
1680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造纸业经历衰落、恢复发展至渐趋衰落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后,手工纸业受洋纸冲击,市场缩小。在“洋务运动”推动下,我国开始发展近代机器造纸工业,实现手工向机器生产的转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