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纸业资本主义进一步萌芽劳资纠纷迭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79
颗粒名称: 一、造纸业资本主义进一步萌芽劳资纠纷迭起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191-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造纸业在恢复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封建行会束缚,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反对剥削压迫,体现了早期工人阶级的抗争。
关键词: 清代 造纸业 资本主义

内容

造纸业虽在明末清初因受战乱的破坏,一度陷入衰落困境,但不久随着政局的平稳,农工商各业都得到恢复并发展,造纸业也不例外,在封建社会末期孕育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也有所增高,表现在某些行业包卖商的活动比明代更加活跃,各地城乡中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作坊比明代增多,规模更大。例如,建国后在苏州发现的染纸加工业三集“议定纸坊章程碑”碑文说明在乾隆时有36家染纸加工作坊,工人800余人,分工很,细致,共有刷、拖、洒、推、梅、插、托、表等8个工序;并有拖胶匠、刀纸匠、粘补匠、打杂匠等之分工。雇工与作坊主的关系是“按日按时给发货币工资的雇佣关系”,每月工资一两二钱,刷纸六百张为限额。如果多作,按件计算,可增至四分五厘。作工碑文中还有“严禁纸作坊工匠把持勒增工资”的条例。
  清代随着手工业作坊的兴起,在城市中推行“行会”制度,在作坊中工作的工人,不能摆脱行会的束缚,当时的行会是在政府控制下的组织,行会的行规需要政府认可。根据当时染纸作坊的行规章程可以看出:第一,作坊内有监督工人的把头匠作;第二,与作坊主共同议定工价,纸工不得随意“叫歇”(罢工)加增,如欲加增,按照把持行市以贱为贵律仗八十;第三,官府设“坊甲”稽查各作坊,弹压纸工,严禁纸工不得夜出,违者也重仗递籍;第四,坊主负担纸工的伙食,并有茶点银。
  以上说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染纸加工作坊,并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剥削性,因而雇主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加深,各地时也发生“叫歇”斗争。在康熙、乾隆时期,苏州、杭州、松江、广州、北京等地,工人为了摆脱作坊主和封建政府的束缚,向作坊主进行“齐行叫歇”(全行业罢工)的斗争。
  清朝中期以后,随着各地造纸工场的扩大,雇工日多,劳资纠纷更甚于往日,例如江西主要产纸地区新昌(宜丰)的造纸工人,为了生活问题,曾发生大规模罢工、抢米索食的事件。
  素以产纸闻名的铅山,亦因雇主的剥削和各种积弊而有罢工事件发生。由郑之侨等编撰乾隆《铅山县志》卷一中有所记载。不过官府所宣扬皆为官府和雇主一面之词,尽说纸工如何“拥众歇槽”闹事等,从而掩盖了雇主压迫和剥削工人的罪行。清末,各地也发生许多事件,最突出的光绪年间,杭州纸箔加工业发生的工人捣毁作坊事件,据《申报》光绪十五年10月10日载;“杭垣砑纸工人,因工作钱少,一律停歇,勒令庄主增价,方准开工,各箔亦以事未议定,皆不发纸,……嗣工人悉箔坊中自设石砑纸,乃纠众前往折去,且声势汹汹,逢物便击,门窗器具,遭蹋无遗,三日内被扰者多至三四十家……”。
  上述事例,可见到了清代,随着对造纸行业雇工盘剥的加剧,工人与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亦日趋尖锐,这也是中国工人阶级早期“工运”在造纸行业中的实例。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郑之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