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46条
析出资源
119条
图表
127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246 条 1 / 17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书名页
3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目次
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古城设置沿革梗概,漳州古城于民国七年(1918)拆除,从现存旧方志中的地图及相关记载、古城遗址残迹,探寻先贤建城的理念和古城的布局设置。一、漳州古城建造沿革。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移进龙溪县登高山麓桂林村,惯例是首选山之阳(南)、水之阴(...
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古城于民国七年拆除,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千年之际的城市改造,城市布局发生巨变,古城文化面临断层和消失的险境。另一方面,快速扩大的新城部分尚未形成城市轴心,新城区的文化尚未积蓄,自然有人就会怀念古城丰富的人文情境。此时此景,有必...
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唐贞元二年,漳州自开漳后一百年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移进龙溪县登高山麓桂林村,修筑城池。营建城池有一定的模式,惯例是首选山之阳(南)、水之阴(北)的坡地,掘壕取土,夯筑土城,这是一举两得之举,土城建成了,护城濠也完成了,城池由此产生。漳州...
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宋淳祐《清漳志》未说明古城创建的具体年代,但从其他相关记载中可作推测。在明正德《漳州府志》工纪中,清楚说明名第桥(东桥)的建造年代,“名第桥,上覆亭,宋志谓唐元和间建,以周匡物发第,桥适成,故名,今更曰东清。”“丙申桥,在天庆观东,上建亭,...
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古城初建时就分为内外二重,内城用生土夯筑,是官府及驻军所在地,平民住在外城,以木栅栏作为外城城墙。内外城南面重迭,都是以溪流(南门溪)为界。内城遇长四里,四至清晰,其地名也延用至今,即东起东桥亭,西抵西桥亭,南至南门溪,北到北桥亭。以下引明...
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初建内城开六门:东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云霄”,北曰“庆丰”。外城木栅栏轩门名称无记载。之后历代重建和重大修城时数次重新命名城门,本文以时间为序标出。宋绍定三年,开七门:东曰“朝天”,西曰“安丰”,南曰“通...
1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城(外城)先是木栅栏,后改为土城,很快又升级,改为石城。从记载中可知,绍兴年间外城由木栅栏改为土墙,内城城墙可能随之拆除,内城护城河形成城内沟渠。嘉定四年,漳州城从东门两边开始改砌石墙,绍定三年,其馀三面全部换成石墙。城周长二千五百多丈...
1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从方志记载看,漳州城池始建时间不详,已知是建城时已分内外城,内城夯土,环绕护城河,外城竖木栅栏。内城与外城的南面重合面临溪流,护城河与溪流相通。漳州城由此奠定了基本格局,在此后延续千年。尽管其间屡毁屡建,其城址始终没有产生位移,只在外延产生...
1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座城池建成,必设置官署,即内城。如都城必设皇城,宫殿前面一般有左祖右社的规制,祖是皇城的太庙,社是社稷坛。地方的城一般是左文右武,即文东武西,东边是文庙,西边是武庙,即使是官衙的设置也是文东武西。本文简要介绍古城必设建制,如官署,文、武庙...
1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古城在唐称州、称郡,宋延用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官署设置自建城时就文武兼备,直至明后期,海防战事吃紧,武署逐渐迁徙沿海,文署一直在原地,千年不移。元代延用宋规制,文署称漳州路总管府,武署称漳州州路万户府。明初文署仍然在东区,西区为漳南...
1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文庙,漳州城是州与县共同的治所,既有州(府)文庙,也有县文庙,文庙都附设官学。州(府)文庙和府学在州(府)署的东南侧建于宋庆历四年;县文庙和县学在县署前方。坛祀,坛祀自唐宋已成定制,社稷坛设在西郊,山川坛设在南郊,厉坛设在北郊。民国七年,粤...
1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3.书院,宋代以来,漳州城内书院与寺院互相争夺地盘。形成犬牙交错状态,芝山上有龙江书院、养正书院,霞北书院(今市图书馆),城东南有丹霞书院(今零五单位)城中有云龙书院(今人民新村东南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