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16
颗粒名称: 1.官署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6-7
摘要: 漳州古城在唐称州、称郡,宋延用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官署设置自建城时就文武兼备,直至明后期,海防战事吃紧,武署逐渐迁徙沿海,文署一直在原地,千年不移。元代延用宋规制,文署称漳州路总管府,武署称漳州州路万户府。明初文署仍然在东区,西区为漳南道和漳州卫,延用元万户府地盘。清初裁撤漳州卫,保留文署,西区武署逐渐转为民居,原巡海道改为汀漳龙道。民国初,漳州文署一度改作龙溪县公署。文署大堂及仰文楼改作公共图书馆。汀漳龙道官署改作闽南护法区司令部。粤军撤走后,改作张贞四十九师师部,后为警察署。1958年,建筑物拆除,拓建延安北路。
关键词: 漳州 古城设置 梗概 官署

内容

漳州古城在唐称州、称郡,宋延用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官署设置自建城时就文武兼备,直至明后期,海防战事吃紧,武署逐渐迁徙沿海,文署一直在原地,千年不移。
  唐、五代无考,已知宋文武官署设在子城的中央,即今台湾路以北,瑞京路以南,青年路以东,延安南路以西的整片街区。文武官署毗连,开两门,东“崇仁”门,西“怀恩”门。文武官吏分别由东、西两门出入,老地名“双门顶”指的就是这一方位。龙溪县衙署在古城西南隅(今县后路以西),县官署千年不变。
  元代延用宋规制,文署称漳州路总管府,武署称漳州州路万户府。
  明初文署仍然在东区,西区为漳南道和漳州卫,延用元万户府地盘。仍然保持原来完整封闭的建制,功能区分也没变化。现在还可从老地名来指明其方位,东区是今中山公园的府衙遗址及相邻的经历巷(原经历司所在地),西区有漳南道巷、卫巷(今芳华里),老地名府口、卫口,就是指其相应方位。至明末,分巡道、巡海道陆续在漳州城设立官署,以加强东南沿海的战备。其位置在今延安北路与新华西交叉口,老地名道口就是指这个方位。
  清初裁撤漳州卫,保留文署,西区武署逐渐转为民居,原巡海道改为汀漳龙道。
  民国初,漳州文署一度改作龙溪县公署。陈炯明进漳后,在原文武官署中央地带开辟一横(芳华横路)和一纵(芳华直路,后改芳华南、北路)二条街道,将官署区切成四小块,便于通行。文署大堂及仰文楼改作公共图书馆。汀漳龙道官署改作闽南护法区司令部。粤军撤走后,改作张贞四十九师师部,后为警察署。1958年,建筑物拆除,拓建延安北路。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