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泰安市” 相关
共 1994 条 42 / 133
61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祭器的相关描述。
61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现存67件大型和一批中小型雕铸文物,多为泰山庙宇所塑的神像和供器。大型雕铸中有铜像40余尊(多为明代铸造的神像)、铜亭1座、铜碑2通、铜香炉2座、铜钟2座、铜狮1对、铁塔1座、铁桶2座、铁香炉6座、铁钟4座、铁狮1对。
61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泰山封禅的相关描述。
61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素称“神州"、“神府”,原因是庙多神全,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泰山搞神道设教,是庙多神全的原因。泰山所奉祀的神有道教神、佛教神和民间神。道教神和民间神在泰山占有统治地位,从属性看有自然神和社会神;以类别分为自然山川神、动物神、人鬼、瘟病神。
62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原为自然神。魏晋时被人格化为泰山府君,有子女家室。唐、宋时被封为王、帝。明初去封号,朱元璋封其为泰山神。泰山神主冥,是司命之神,这种信仰起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
62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 明清以来,元君成为泰山最受尊崇的神。元君称号最早见于唐人刘禹锡诗句“久事元君住翠微”。
62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祀青帝年代很早,具体时间不详。泰山南北的广袤地区是太昊氏活动的区域,古文献记载了很多太昊氏的事迹,人们把传说中的人物奉为神明,祀于泰山之巅,说明青帝不仅是方位之神。岱顶曾有青帝宫,岱麓有青帝观。隋文帝曾在青帝观设坛。宋真宗登封泰山加封青...
62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6300-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居住在汶河流域的先民东夷人已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一一大汶口文化。比较典型的是1960年3月,在修筑道朗龙门口水库时发现商周墓葬遗址(后认定为龙山文化至战国时期遗址),出土骨器、石器、陶器、铜器等完整器...
62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遗址的相关描述。
62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遗址的相关描述。
62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山口王坟位于山口办事处王坟峪村西侧。王坟座落于山凹,因连年用土,破坏严重,现残高7.5米,占地513平方米,系黄粘土堆积,质坚硬。内含泥质红陶片、饰粗绳纹附加堆纹的灰褐陶片,商周类型的粗绳纹鬲足,汉代的布纹瓦。属商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存。
62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古建筑的相关描述。
62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渿河以西清真寺街北首,坐西面东,为二进庙宇式建筑,总面积约700平方米。寺创建年代无考,寺内有明、清及民国重修碑,现存建筑有照壁、山门、配房、耳房、正殿、掖门等。
62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大汶口办事处前营村有两座清真寺:西寺(又称黑寺),南寺(又称黄寺)。西寺创建年代无考。重修碑记载1510年(明正德五年)重修。寺坐西朝东,一进院落。院内北侧有配房3间。
63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大汶口镇南门里路西侧。坐西朝东分为南北两院,北院为关帝庙,南为戏楼院,总面积2283平方米,其中戏楼院面积为1540.5平方米、关帝庙742.5平方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