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柳青镇” 相关
共 3356 条 50 / 224
73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水凳子是杨柳青沿运河居民用来挑水的工具,由木板凳和河坡组成,方便人们取水。解放后,人们打凿深水井、建立水厂,告别挑水时代。
73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大院做工精细。其中“天沟”结构是老平房建筑中的特色,解决了雨水相互冲击房屋的问题。
73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马庄和谢庄原本是两个繁荣的村庄,因乾隆破坏了两个家族的坟地,导致马、谢两家遭受灭门之祸。后人们过上了富裕生活,但这段历史被遗忘。
73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胜武”老会改为“胜舞”老会,是因为1930年后,为了促进武林各派和谐相处,将武术发扬光大,掌门大师决定将“武”改为“舞”,象征乐舞、飞翔和鼓舞,倡导和谐、安定。
74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董氏家族在杨柳青镇历史上是弘扬佛教文化和创办教育事业的先导。其创业历程展示了家族的勤劳质朴和抓住商机,成为镇上的名门望族并繁荣了当时的佛教文化和公共慈善事业。
74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因大运河分裂,形成了南、北两块,因此口语出现差异。在南岸,人们注重美观;在北岸,人们注重实用。现在,南岸拆迁,但一些老人仍在使用原来的口语。
74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因大运河而兴盛,驿站的发展增强当地经济生活和民俗影响。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刀法和手绘闻名,成为四大木版年画之首。杨柳青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驿站的“催化”作用。
74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戴廉增画店是其中的代表。但在调查中发现,关于戴廉增画店的文字资料很少。通过《益世报》的文章,可以了解戴廉增画店的历史和情况。
74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历史上常常受到水灾困扰,1917年和1939年的两次水灾最为严重。社会各界的慈善救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纸成为灾民表达感谢之情的媒介。
74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十一街药王庙东大街2号是清末建筑风格的普通民居大院,曾是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关于刘亚楼何时离开、总攻命令是否在此发布存在争议。现已辟为“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对外开放。
74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齐吋糸草拟了一份“杨柳青旅程一览”表格,罗列了七种交通方式,包括火车、汽车、洋车、轮船、小船、骑自行车或步行、大车。文章回忆了作者自己和杨柳青老人步行和坐船的经历,以及作者自己骑车和坐公交的经历。
74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玉皇庙东南侧下坡的天泉法师墓塔,建于明代末崇祯年间,是道家仙师去世后建的墓塔。据传为镇住杨柳青东南方多洼地的风水,于五爷和天泉法师这两位道士死后都建造了墓塔。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风水塔的说法。
74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34年,徐悲鸿在苏联看到中国年画后,一年后在天津《益世报》上掀起了杨柳青年画的热潮。该报通过组织读者春游踏青活动,收集年画并制作专号,首次介绍杨柳青年画发祥地。
74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房屋的木雕和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外国学者也对此深入研究。木雕精美绝伦,寓意祝福,是杨柳青人眼中不起眼的木头创作出的精湛艺术。
75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齐健隆在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画作以将帅形象为造型,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齐氏画艺累代相传,至明嘉靖年间开设“健隆号齐家画店”,后逐渐发展出杨柳青年画技法的独特家传秘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