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益世报》上的杨柳青年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39
颗粒名称:
《益世报》上的杨柳青年画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4年,徐悲鸿在苏联看到中国年画后,一年后在天津《益世报》上掀起了杨柳青年画的热潮。该报通过组织读者春游踏青活动,收集年画并制作专号,首次介绍杨柳青年画发祥地。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年画
宣传
内容
1934年,徐悲鸿应邀赴苏联举办个人画展。当他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见到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收藏的中国年画时,对其称赞不已。同时,对于国内仍无人在年画方面有广泛搜集与细致研究的局面,他只能深表遗憾。然而令他不曾料到的是,在一年后的天津《益世报》上,就掀起了一股杨柳青年画的热潮。
事情源于1935年初春的一篇文章。4月1日,在《益世报》副刊的“别墅”版块上,刊登了由齐吋糸撰写的《春光明媚的杨柳青》,描绘了早春时节津西古镇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报社随文发布了一条启示,组织广大读者于4月7日(星期日)到杨柳青进行春游踏青活动。4月5日(星期五),报纸发表《青镇旅行团本版编者读者合组七日出发》一文,再次介绍了即将开始的杨柳青之行。
旅行如期而至。在4月9日的“别墅”版“编者与读者”专栏中刊出《筹出“杨柳青与年画”专号》一文,与大家分享了旅途见闻,并第一次提出了为杨柳青年画制作专号的设想。其中写道:“编者在上星期六和本星期日,在津西杨柳青镇做了两天的‘旅行’生活(上星期六为4月6日,是编辑自行前往,作先期准备。本星期日为4月7日,是组织活动之日),把青镇的情形算是粗枝大叶地看到了一点,尤其是关于出名的年画,调查得较为清楚,甚至还得来几幅名贵的三十年前的珍品……三十年前的杨柳青年画,和今日天后宫市上所见的粗陋年画,面目绝不是一样的,这演变的过程和今昔的比较,我们决定在本版出一个‘杨柳青与年画专号’一一介绍出来。”另外,记者们觉得两次青镇之行都略显仓促,希望能有进一步走访调查的机会。
这也就促成了4月14日(星期日)的第三次旅程。在本次的出游启示中这样写道:“那里(杨柳青)出产的年画,有三百年的盛名,却也是大值得去访问一下的。记者为筹备出一个‘杨柳青与年画’专号,所以今天非要第三次去走一遭不可,同时还是欢迎读者参加……”出人意料的是,这次竟有北平的朋友专程赶来参与活动。三次亲身体验与深入走访,《益世报》对“杨柳青与年画”专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随后,我们时常能在报上见到编辑们搜罗来的各种杨柳青年画,并配以文字说明,向读者解释其制作工艺及精妙之所在。
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在1936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和21日(腊月二十七),“杨柳青与年画”专号终于分两期与读者见面。专号之一收录文章五篇、年画四幅;专号之二收录文章五篇、年画五幅、照片一张。在《发刊旨趣》中,编辑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去春,杨柳青的读者齐吋糸君投来一篇文章描写青镇的春天,他的一枝生花之笔实在很妙,把杨柳青形容得无美不臻,虽是江南的苏杭二州也不过如此罢。而那时人们恰恰是从冬日的炉畔生活里解放出来,在都市的天津还享受不到春天的趣味,所以我凭一时的意气,意假本版登起启事来,征求读者和我同作青镇之游。而游青镇的另一大目标,却还是要访问一下驰名悠远的年画作坊……不料三番两次地去游过青镇之后,竟在年画方面得到最大的收获……出这个专号,也便正式要介绍年画和年画的发祥地。”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当人们还不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物之时,当人们还认为年画是粗俗浅薄的代表而熟视无睹之时,《益世报》便已经有意识地利用自身的媒体平台为大众传播着蕴藏于普通百姓中的“美”的讯息,如此高瞻远瞩的视野实在难能可贵。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