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杨柳青玉皇庙的天泉法师墓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37
颗粒名称:
杨柳青玉皇庙的天泉法师墓塔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113-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玉皇庙东南侧下坡的天泉法师墓塔,建于明代末崇祯年间,是道家仙师去世后建的墓塔。据传为镇住杨柳青东南方多洼地的风水,于五爷和天泉法师这两位道士死后都建造了墓塔。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风水塔的说法。
关键词:
杨柳青镇
玉皇庙
天泉法师墓塔
内容
说起杨柳青的塔,熟悉古镇的朋友肯定会想到十六街的普亮宝塔。可能上年纪的老人们对另外一处塔还有印象,那就是位于玉皇庙东南侧下坡的天泉法师墓塔。之所以很多人此塔没有印象,主要是因为其在1957年就被拆除。所以它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慢慢被大众遗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这段尘封的记忆,来回忆起那神秘的墓塔。
玉皇庙是明代末崇祯年间由天泉法师所建,大殿三楹。因供奉玉皇大帝而得名。天泉法师也就成为了此庙的第一任主持。这位道家仙师在清顺治十七年(1661)年去世。葬于庙东南侧下坡,并建三座墓塔以示纪念。
在杨柳青镇上,提起玉皇庙的天泉法师,很多老人还会给你讲出一段与文昌阁有关的故事
话说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在天启二年(1622)被毁。明末,当地有一个叫“梁宝珑”的读书人,突然得了伤寒,病入膏肓。一天在昏迷中,他觉得口干舌燥,很想喝水,忽见一个青面獠牙的小鬼,手里拿着一杯水让他喝下去。梁宝珑喝了一口,看水的颜色黑乎乎的,感到恶心,不愿再喝了。小鬼急了,用手戳他,他急忙躲闪,才没戳上。这一害怕,梦醒了。虽然吓得浑身直冒汗,觉得身子轻松多了,很快病就好了。后来,他想起那个叫他喝水的小鬼,与当年文昌阁里的魁星一模一样,心想,若不是魁星相救,我这条命就算完了。于是,决定重修文昌阁。
梁宝珑家是养船户,家有10条大船,打算卖掉6条,备资重修文昌阁。此时,离这不远的地方,新兴建了一座玉皇阁,是一位叫天泉法师的游方道士募化监工修建的。梁宝珑想到他那里请教一下修建文昌阁的事。到了庙里,道童对他说:“师傅外出云游去了,临行前给您留下一张字条。”梁宝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几句话:
“卖船莫许卖桅杆,
留它六面顶着天。
大缸一个锅一口,
巩固金汤二百年。”
梁宝珑照着做了,把六棵船桅作为通天柱子支撑着六角飞檐,使上下一体。又把一口大水缸装在顶子上,扣上锅,再扎麻铺灰,涂上朱色大漆。文昌阁修建后,直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北伐,再次被毁,算来真的有200多年了。
据说,梁宝珑后来只是一名贡生,没取得什么功名。原因是那小鬼戳他时,他往右一闪,没有戳着他。其实,那便是魁星在点状元,梁宝珑如躲闪不及,就被点中了。
以上这些只能算是民间盛行的传说故事,闲来听罢、博君一笑,也算是体验一下古镇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吧。
关于此处墓塔,历史上鲜有记载,到目前为止,在各种地方史志和历史文献中,我只在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里发现过相关记载。在图第二十二,杨柳青运河南岸的地图中,我们能看到在玉皇庙东侧,并排建有三座塔状建筑物,但可惜图中对此没有任何标注,我推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天泉法师墓塔。在很多老人的印象中,这里的墓塔也是三座。为什么会在一个人的墓地山建三座墓塔,这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据2001年出版的《西青区城乡建设志》介绍,“该塔是以青砖垒砌呈六角形阁楼式的实心塔,通体分两层,全高约8米,各角边长1米。底基于0.7米以上转为塔身,两层均在2米处出边檐,并于塔角筑出盘子、平草砖,上托蝎子尾。在第二层齐顶处,塔角均砌有砖雕雀替,塔顶盖筒瓦,各角归拢至中央,以葫芦封顶。”
上述内容很详细的描述了墓塔的外貌,如果文字属实,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已经大致有了一个形状了。在杨柳青研究古塔,我们很容易的就将其与普亮宝塔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
两座塔从外形上看,最大的区别在于天泉法师墓塔是三座阁楼式两层实心塔,而普亮宝塔是一座覆钵式七层实心塔。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从实质意义上看,我认为两座塔都是为纪念道士去世而修建的墓塔。
另外,《普亮宝塔之谜》一文中写道,“有人传说,建普亮宝塔是为了给于五爷遮荫凉。很明显,这只是一种传说。然而,普亮宝塔真正的建塔目的是什么呢?有可能这只是一座纪念塔,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备受尊敬的老人而立。但是,道士去世一般是不建塔的,天地门创始人董四海是立碑,‘在理’公墓邵二爷坟地也只是一个个土丘。为何单单是于五爷建塔?也许是为了埋藏他心爱的宝卷?但是宝卷是用来劝人的,应该传于后世,埋藏起来岂不可惜?最合理的说法是,它是一座风水塔。以前,杨柳青东南方多洼地,按过去的风水说法,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由于塔的形状多象笔,这类塔又称为文峰塔。普亮宝塔在杨柳青东南临河而建,很明显是一座风水塔。可以推测,当年为于五爷建塔是为了保杨柳青的风水。当然,这些都是推测,当年人们建普亮宝塔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此观点认为普亮宝塔是风水塔。我目前还不能完全赞同这种说法。但文中同时提出,道士死后是不建塔的,天地门、在理教等在杨柳青历史上很流行的民间宗教坟地上也不建塔,只有和尚在圆寂之后才有建塔作为坟冢的习惯。为何于五爷(于成功)和天泉法师这两位道士会在死后同时建造墓塔,这又与杨柳青当地历史上的宗教习惯是否有关,这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