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柳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31
颗粒名称: 关于杨柳青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98-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因大运河而兴盛,驿站的发展增强当地经济生活和民俗影响。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刀法和手绘闻名,成为四大木版年画之首。杨柳青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驿站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大运河 发展概况

内容

一、杨柳青青驿路长
  杨柳青,在先秦时代曾是黄河、海河的入海口。相传,大禹治水时称此处为“流口”;姜子牙受封后曾在子牙河、卫河的河堤上栽种好多柳树,既防水土流失,又营造了一道风景,“流口”逐渐改名为“柳口”。金贞祐二年(1214年),这里置“柳口镇”,设柳口巡检李咬住。由于元代文学家揭係斯的诗句“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水两岸苇篱长”的广为流传,“杨柳青”名扬天下,古“柳口”渐渐变得鲜为人知。自明永乐十三年(1415)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漕运兴盛,境内船户益多,至嘉靖初年(1522)成为“商贾云集,货来八方”之地。
  明永乐年间,杨柳青开始设立驿站,原归武清县管辖,明嘉靖十九年(1540),划归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八年(1730)正疆域,划归天津县辖,分水驿和马驿。
  杨青水驿最早属武清县,设在南运河畔,旧城关南75公里的杨柳青镇,明嘉靖十九年移属静海县,移至天津城外大运河畔。为驿站的最高级别:极冲级。在清代,杨青水驿设夫头10名,探听夫2名,水驿夫95名,买办送牌夫2名。近110人,年实领工食银等927.75两,足见其规模。
  杨青马驿设在天津卫至保定的官驿大道上,在水驿附近,设马夫12名,驿递夫等14名,有驿马20匹,南行35公里至静海,东行70公里至梁城所,北行30公里至杨村,西北行125公里抵北京皇华驿。
  明朝后期,杨青水驿从杨柳青镇移至天津城旁,原因在于,当时有“河海咽喉,神京墉户”之称的天津已从初设时的“卫所”,发展为一个较为繁华的城镇,不但是北京的门户,而且已成为北方漕运中心,邮驿的通政、通商之作用开始显现,康熙即位不久,即将漕运列为关乎国家安危之大事,因而天津的行政地位不断上升: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雍正九年升直隶州为天津府。水涨船高,杨青水、陆二驿的地位随之提高,并开始纳入行政序列。
  天津升为天津府另置天津县后,杨青马驿主要应付天津府差事,及接济静海、武清差事,名为“腰站”。雍正初年曾大幅裁剪驿夫、驿马。不久因马少差繁,逐又增加。同治九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常驻天津,洋务、海防等公务、公椟骤增,原有的驿夫、驿马不敷使用,逐增加马夫25名,驿马50匹。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揭係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驿站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生活及民风民俗的影响难以估量,北去南走,既开阔了杨柳青人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将外地的优秀民间文化“请”了进来。其中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产生、发展,就是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杨柳青青,驿路绵绵。一座历史名镇,两处古代名驿,引来明清两代文人。官员题咏颇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杨柳青》有云:“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翔。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明人于慎行写道:“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笛声邀落月,席影挂长天。”清代天津诗人李庆辰有“杨柳驿边黄叶落,桃花市口白云浮”的描绘;《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则有“柳当驿馆门前翠,花在鱼盐堆里红”的名句。名镇名驿,相携相伴,经过历代杨柳青人的辛勤劳作和文人的妙笔生花,杨柳青镇与杨青驿一起走红。
  二、杨青水驿与杨柳青年画
  大运河的开通,驿站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生活及民风民俗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其中,最突出的是杨柳青人的商品意识的增强。据马逸先《杨柳青年画小史》上说:“随着南人北迁,南货北运,在江南深受人民喜爱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也传到北方,受到北方人民的欢迎,于是在明朝末年的崇祯年间,杨柳青一带也出现了木板年画”,聪明勤劳的杨柳青人取他人之长,融入自身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并将木板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文学典故、世俗生活等为内容,逐步形成了又鲜明特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并以其刀法独特的雕版,精细绝伦的手绘,润泽艳丽的色彩,丰满而严谨的构图,位居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杨柳青也以当年“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而享誉中外。
  杨柳青年画的产生和发展,驿站的“催化”作用尤为重要,杨青驿功不可没,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它提供了南人北迁的落脚、交流、传授技艺之便,清乾隆中期,首创以自己姓名为点名的戴廉增,系戴氏第九代传人。他的先人便是明永乐年间携画艺从江南随漕船北上,定居杨柳青的。其次,它为南货北运,尤其是南方的纸张、颜料的输入,提高年画的总体质量创造了条件,也刺激了年画艺人的不断增加。再次,它是年画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大内,供王公大臣们享用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第四,它还是年画向“五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蓟运河)口岸货船批发,远销河北广大农村,并向北京、内蒙及东北各地扩散,提高年画的声誉,扩大年画影响的重要枢纽之一。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仇润喜
责任者
揭係斯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于慎行
相关人物
李庆辰
相关人物
孔尚任
相关人物
马逸先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