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01条
析出资源
112条
图表
184条
事件
1条
专题
4条

检索条件

与 “敦煌” 相关
共 301 条 7 / 21
91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火神庙与西云观是敦煌近百座古庙寺观中幸存的两座,对于了解古代敦煌的多元化宗教和寺观建筑艺术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92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当行旅在柳园至敦煌市区途中,或从敦煌市区到阳关、玉门关途中,望着公路两旁的茫茫戈壁滩,不经意间,突然会发现远处有一片片湖泊或浩渺的大海(图9)。特别是在盛夏和初秋,晴天烈日下,远处那碧波荡漾、水草飘曳的景象,令人顿生清凉之感。
93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渥洼池为“天马”的故乡,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南湖乡政府东南4公里处,因邻近古寿昌城,又名“寿昌海”“寿昌泽”。
94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敦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敦煌八景”之说。在清代道光十一年刊《敦煌县志》中,知县苏履吉在《重修肃州新志》等志书的基础上,根据《沙州卫志·景致》的记载,修订“敦煌八景”,并配以诗文和插图。现叙录如下:
95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段详细介绍了关于敦煌的特产与小吃。
96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敦煌地毯敦煌地毯历史悠久,工艺世世代代相传,是一种精细的传统手工艺术加工而成的织物。敦煌地毯原料为纤维长、光泽好、拉力强的高级羊毛线。用这样的线织出的成品,让人感觉色泽协调,花纹灵活;摸上去毯面光滑明亮,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外观古色古香,给...
97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李广杏又名“李光杏”,是毛杏在敦煌地区发展而来的一种特产水果。据说其名称来源于飞将军李广的传说,得益于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以味道鲜美可口而闻名。
98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驴肉黄面在敦煌流行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也就是说,在沙漠边缘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驴肉。驴肉黄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到过敦煌的人都会在路边看到很多驴肉黄面馆。
99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羊肉粉汤是敦煌传统小吃。选用敦煌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的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敦煌酿皮子,晶莹黄亮透明如玉,其味酸辣清香,柔韧爽口。酿皮虽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炸油糕在油面中包...
100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101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其产生比敦煌佛教造像更为久远。从史料记载可见,自西汉敦煌建郡到莫高窟开凿之前的400多年,当地泥塑艺术已经有着深厚传统和技艺传承。自从敦煌石窟建造开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西域造像技艺也传入了敦煌,与中原的雕塑技艺相...
102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敦煌石粉彩绘技艺作为一种古老的画种,早在汉晋时代起就已遍布于敦煌以及周边地区。随着佛教的东传,道教的西布,从公元4世纪开始,图2上大泥后的塑像敦煌地区大规模地开窟造像与绘制壁画,使原有的石粉彩绘技艺在汉晋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来自印度、...
103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敦煌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以面食为主。面食的吃法和制作花样较多。敦煌黄面始创于清朝宣统元年。敦煌人马官福在敦煌城中开店经营敦煌风味小吃,在长期的经营中摸索创制了敦煌黄面。敦煌黄面柔韧筋道、色泽黄亮,吃起来美味爽口...
104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在农历四月初八的千佛洞、三月三的西云观、五月端午节的月牙泉以及浴佛节的雷音寺,人们在赶庙会的过程中,往往在远处就能听到一阵阵悠扬婉转的唱腔,走近一看,原来有一些人正在表演一种地方小戏——曲子戏。
105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 类型: 正文
埙是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埙的音色悠扬、婉转凄凉,最能表达塞外离别愁绪之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