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与魔鬼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27
颗粒名称: 海市蜃楼与魔鬼城
分类号: P427.1+12
页数: 4
页码: 263-266
摘要: 当行旅在柳园至敦煌市区途中,或从敦煌市区到阳关、玉门关途中,望着公路两旁的茫茫戈壁滩,不经意间,突然会发现远处有一片片湖泊或浩渺的大海(图9)。特别是在盛夏和初秋,晴天烈日下,远处那碧波荡漾、水草飘曳的景象,令人顿生清凉之感。
关键词: 敦煌 自然 大气

内容

当行旅在柳园至敦煌市区途中,或从敦煌市区到阳关、玉门关途中,望着公路两旁的茫茫戈壁滩,不经意间,突然会发现远处有一片片湖泊或浩渺的大海(图9)。特别是在盛夏和初秋,晴天烈日下,远处那碧波荡漾、水草飘曳的景象,令人顿生清凉之感。
  然而,不管你是行走还是乘车,当你怀着激动的心情试图靠近那充满诱惑的水域时,却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她的跟前。她仿佛像个调皮的小姑娘一样和你捉迷藏,你往前追,她往后退,总是赶不上。偶尔回头一望,湖泊或大海又跑到你的身后。时而,水域中突然会生出一片小岛, 漂浮在水面上,若隐若现;时而大海中出现仙山琼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原来,这是发生在大漠戈壁中的“海市蜃楼”。科学的解释是海边或沙漠地区,阳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里发生折射现象,即可把此地的景物移于彼处,甚至折射到半空中,有时是景物轮廓或局部,有时则是全体。更有甚者,还可以将不同地域的景物叠加在一起重新组合,幻化出另一种奇特的美景。
  由于受天气、角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市蜃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奇特景象,但到了敦煌,无论如何也有必要到郊外的茫茫戈壁中去感受一番。特别是当你遥想千年前的僧人、商侣、使臣们在这路途漫漫的戈壁中艰难行进的情景,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正如《戈壁怀古》所咏叹:数百里灰蒙蒙凄惨惨阴戚戚只觅见几根沙棘几株红柳几粒驴粪好一个空荡荡荒凉景象;几千年如过隙似梦幻像云烟仅留的一身虚名一堆白骨一无所有真正是虚渺渺海市蜃楼。
  大漠戈壁中气象万千,不仅有奇特景观“海市蜃楼”,还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地貌。如距玉门关西85公里处,便有一处被人称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群落。
  “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距玉门关不远的这处的雅丹地貌,距敦煌市区约170公里,位于甘肃、新疆交界处,属于罗布泊边缘地区。
  据初步测算,魔鬼城长宽各约20公里、总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 这里地形怪异,气候变化无常,常常给人以种种幻觉,因而被当地人称之为魔鬼城。
  由于风的长期猛烈吹蚀,魔鬼城里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面被侵蚀成规则的沟壑,而坚硬的土石层则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并被刀刻斧凿般地雕成一个个状如石人、石马、胳驼、乌龟、鳄鱼、石柱、蒙古包、宫殿、城堡、蘑菇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造型(图10)。一俟夜幕降临、劲风吹过时,这里便发出恐怖的呼啸,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
  沟壑间的一些貌似城堡、宫墙、石柱的地貌,有时令人联想到敦煌壁画中的帝释天宫,有时又令人联想到壁画中的阴曹地府;而一些似人似物的形体各异的岩石,则使人联想到牛头马面。荒漠中时而一阵阵寒风飕飕吹过,似乎有鬼魂随风飘来,令人不寒而栗。
  思绪又常常把人带到了远古,带到了汉时的张骞、东晋的法显和唐代的玄奘,想到他们都曾在这条道路上长途跋涉,也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行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说不定他们都曾在这魔鬼城中被迷惑、徘徊、犹豫,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进。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曾记载:“唯望骨聚马粪等渐进。顷间忽见有军众数百队满沙碛间,乍行乍止,皆裘褐驼马之像及旌旗稍纛之形, 易貌移质,倐忽千变,遥瞻极着,渐近而微。法师初睹,谓为贼众;渐近见灭, 乃知妖鬼。”玄奘所见,既可能是大漠中的海市蜃楼,也可能是由雅丹地貌形成的魔鬼城,更有可能是两者的结合。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