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
共 2432 条 70 / 163
1036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张连会在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多次战斗,负过4次伤,受到部队奖励。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被定为三等乙级残废军人。他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军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1037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张连会在1952年回到家乡,担任村民兵连长和村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他带领村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修建灌溉渠道和排水河,使庄稼产量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他关心孤老户和老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和照顾。在“...
1038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李桂珍丈夫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农村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的故事。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作者和丈夫仍然坚持着认真教书。村民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很高,送孩子上学的热情也很高,丈夫每天从早忙到晚,点起油灯...
1039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建国初期,农村办学条件简陋,但丈夫的教学工作认真,克服各种困难。作者因拉肚子面临生命危险,被村民及时救助,得到了村民的关心和帮助。作者用高粱秸秆当作木板,和泥用手抹平,晾干后糊上报纸,前面再粘上报纸当帘子,发明了碗橱。虽然条件艰苦,...
1040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独立村村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望非常高,丈夫努力教学,妻子帮忙看管学生,村里干部和村民也提供了各种帮助和关爱。在离开独立村时,村民们依依不舍,用马车送行近3里路。感动的场景让作者一家难以忘怀。
1041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大北涧沽中心小学是一所输送尖子人才的“小宝塔”学校。丈夫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认真,学生们爱听他的课,并被安排在汉沽市全市骨干教师大会上做示范演讲。此外,他还负责大北涧沽中心小学和后来大北涧沽公社中学的基建工作,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了每...
1042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1976年大地震后,一位副校长接手建设临时校舍,并将文教组总会计工作交给一位年轻的李老师。在交接工作时,副校长将一位老师未领取的3元6角8分的工资用纸包着放在账本最上面,并写上该老师的名字。李老师深受感动,表示要努力工作并发扬正直忠...
1043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作者陈洪霞在东塘坨村参与财会工作和各个时期的经济变革和发展的经历。互助组是当时为解决劳力、耕畜、农具缺乏困难而组建的生产小团体,农户玉米、高粱产量高于单干农户,但仍未摆脱小农经济模式。初级社是自愿报名的互助组升级而成,农户土地、农...
1044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东塘坨农业生产互助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困难而自愿组建的生产小团体,实行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分散经营的办法,产量一般高于单干农户。1953年春天,政府号召成立正式互助组,给予扶持,有很大的优越性。互助组以带农具互助帮工形式开始,土地...
1045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互助组对东塘坨村的影响。互助组提高了生产力,但还束缚着土地改造、水利建设和科学种田等改革措施的实施,而且无法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后来,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下,东塘坨村被列为潘庄区的建社试点村,并派来了工作组。工作组组织大家...
1046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1956年,李福洪担任潘庄区西塘坨乡新华农业合作社社长,李汝生担任会计。在入社过程中,所有农户、土地全部入社,小社和个人的牲畜、车辆、大型农具进行登记,村里专设评估小组评议作价,由村里办事公正、认真负责、威信较高的人担任评议委...
1047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陈洪霞参加会计培训班后,在县、区成立的会计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担任记事员、记工员、记账员和会计的经历。作者认真负责,仔细处理账目,做到账目公开、家喻户晓,受到社员们的信任和上级的表扬。作者现在生活幸福,感激共产党和政府,感叹国家...
1048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作者参加土地改革会和解放前后丰台镇的情况,以及丰台镇纸画作坊“顺德成”的兴衰。
1049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丰台镇的统治和建设。文章首先描述了丰台镇的治安状况,然后介绍了共产党进入丰台镇后的工作,包括拆除城门、清理当铺和北大寺、恢复学校和商店营业、组织秧歌舞和宣传活动等。最后,文章提到了国民党两次反扑丰台...
1050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丰台镇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其中包括两次群众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行“二五减租、献地献粮”,首富陈家的一位中年主妇在会上公开报告了她家的献地献粮的数额,并受到了认可。会议上还提到了一个土豪劣绅打死农民抗税领袖的事件,他还被立碑纪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